4月10日,媒体记者查询山东政务服务网发现,在山东政务服务网-聊城市·茌平县站点页面,查询到茌平县公安局的公开电话是“0635-4227073”。但在拨打了这一电话时却被语音提示“您好,您所拨打的电话号码是空号,请核对后再拨”。4月12日,茌平县公安局宣传科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已经将信息错误的情况反馈给县里有关部门。目前,山东政务服务网-聊城市·茌平县站点页面茌平县公安局的电话已得到更正。(4月13日,澎湃新闻网)
迟到的更正总比不到好。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和更正,本就该是政府部门应有的服务姿态。应看到,尽管“报警就拨110”早就成为共识,但“110”作为应急电话,并不适合受理所有公安机关的业务电话,给公众留下咨询电话、方便业务查询,才能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不过,号码的更改不能掩盖问题的存在,必要的反思也必不可少。据该部门的工作人员解释,“从号码的字段来看,这个提示为空号的电话,并不属于茌平县公安局任何科室,但对于这个空号怎么来的、发布时间多长了、由谁提供的,他并不知情。”以“不知情”三个字来回应公众关注显然并不合格。官方网站提供的电话如果不能成为权威,那官网发布的消息如何取信于公众?
诚然,或许真如这位工作人员所言,“部门信息的更新和维护工作,由县里有关部门统一负责。”但有几个问题需要追问。县里维护信息时所用的电话号码从何处而来,难道更新前不需要经过部门沟通核对?退一步讲,即使问题的根源确实在县里有关部门,难道平日里其他政府部门都不浏览和查阅涉及本单位的信息?或者说因为有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负责,网上信息的公开就与己无关?
可见,问题的发生并不是某一单方面的原因,也不能仅靠某个单位发力整改,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层面、多部门共同协作、常抓不懈。而从目前的现状看,“隐身电话”其实并不少,尤其是在政务服务领域,一些单位对外公布的电话号码错乱问题较为突出,还需要下番大力气给予纠治。
窃以为,当务之急是对“隐身电话”来场清仓彻查。首先就从本地区的官方网站查起,各单位都要开展自查自纠,凡是涉及自己单位的电话号码都要逐一核对,发现错漏及时纠正。其次,应从上级党委政府建立逐级审查核对的工作机制,上下联动,来场大排查、大清理,将正确的电话号码进行报备,及时公开。此外,要通过官媒、微信公号、告知书、联系卡等方式,将政府部门对外服务窗口的电话进行公示,扩大群众知晓率,杜绝政府部门电话“隐身”。
小电话也连着大民心。在清理“隐身电话”方面,各地方不能轻视,等不得,也慢不得,越早完成整改,就会让群众少些折腾,多些满意。
文/史俊逸
来源:红网
作者:史俊逸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