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取消博士生发文指标 期待此举开风气之先

来源:红网 作者:王夙 编辑:田德政 2019-04-23 21:04:01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清华大学公布了2018~2019学年度第16次校务会议修订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新《规定》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而是更注重博士科研成果的价值和创新性。(4月22日 澎湃新闻)

说起“读博”期间的发文指标,相信不少博士同学都要“老泪纵横”——太难了。不过,从明年起,清华大学的新一届博士生们可就从这样的“苦海”中解脱出来了。无他,清华大学取消了发表论文的硬性指标。

此新闻一出,引起热议并造成观点分化。普通大众基于对我国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责任感,认为此举或许过于激进,不利于从严把控博士毕业生质量。有过博士求学经历的人则大多发出“于我心有戚戚焉”的赞同,特别是那些即将入学清华的新博士恐怕要开怀大笑了。

笔者认为,读博发文指标的作用在实践中发生了异化,给学生们增添了不少麻烦。至于其所谓的“提高学习质量”的设想,只能说是“看上去很美”。

一方面,在读博士发文章确实非常艰难,人文社会学科尤其如此。绝大多数高校在给博士们制定论文指标时,可不是随随便便划个范围,而是盯准了核心期刊,特别是公认的“南大核心”。可是此类期刊数量并不多,期刊社为了确保主办期刊的“质量”,通常也会保持较少的出刊期数和每期文章数。这为数不多的文章名额大致作如下划分:一部分向“学界大牛”约稿,一部分供教师学者群体争夺,只有剩下的极少部分可供全国博士生群体“觊觎”。可这仅有的部分通常还要投稿者“有职务、职称头衔”或“挂靠重大科研项目”。博士们发文的难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发表论文”也已经部分偏离了指标制定的初衷。在博士培养方案的最初构想中,博士生在求学期间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自然会衍生出连贯的“小论文”。此时鼓励博士们把这些小论文发表,既然是对已有成果的尊重,也有利于“积少成多”最终奠定毕业论文的成果基础。然而,由于现实中发表论文难度大、周期长,博士不得不入学伊始就着手发表论文,这样发表出来的论文内容可能与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并不相关。反倒因为小论文的撰写、修改、投递等事项牵扯了不少精力,最终影响到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由此可见,发文指标给博士们造成了很大困扰,分流了不少应有的“研究精力”。而不问内容只看期刊种类的考核方式,无助于对博士培养质量实施“过程管理”,反倒沦为了考核中的“形式主义”。

有鉴于此,清华大学取消发文指标的要求,是勇于“吃螃蟹”,真正地开风气之先,值得鼓励。也希望更多的高校也能跟上,探索更为合理灵活的博士考核方式,摒弃“仅看发文指标”的“形式主义”考核理念。

文/王夙

来源:红网

作者:王夙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4/23/535166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