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让“创新”背了“奇葩作业”的黑锅

来源:红网 作者:尚凡 编辑:张瑜 2019-05-29 18:56:13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一些小学、幼儿园老师留的作业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内容让家长不理解,直呼“奇葩”,还有的作业“超纲”,直接由家长代劳完成。(5月28日 半月谈网)

老师布置作业,学生按质按量地完成作业,天经地义。虽说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是师者之权利,但也不该由着“性子”来,理应立足于学生认知水平与客观条件,遵循教育规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现实中,一些地方的个别老师,却打着“创新”的旗号,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名,布置的作业不仅超越了大纲与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而且还脱离了实际,堪称“奇葩作业”。这些“奇葩作业 ”不但让学生难独立完成,且众家长还满腹牢骚、议论纷纷。

诸如“让幼儿制特色服装”“办非法宗教手抄报”等,看似有新意,老师也颇费了“一番脑筋”,却让学生“束手无策”,最终变为了“家长代劳”,自然也就达不到促进学生发展之目的,让老师的心血付之东流。

这些稀奇古怪的“奇葩作业”,不仅让老师的一片苦心化为了泡影,还加重了家长的负担,更挫伤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从而滋生了学生依赖心理,为学生主动发展人为地制造着障碍,助长了孩子的攀比之风。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老师在布置作业过程中,不拘泥于传统方式,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收集素材,做一些创造性东西,体现了教师“与时俱进”,有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本无可厚非。

教育创新固然可贵,但创新也得立足于实际,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与提高,而不是“想当然”。上述“奇葩作业”已经明显背离了教育应有之轨迹,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有其名,而无其实,折射出了个别老师布置作业的“任性”。

教育不仅事关孩子的前途与命运,更决定着国家、民族之未来,对此来不得半点马虎。作为老师理当尊重教育规律,深入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升“作业布置”的水平。因此,对“奇葩作业”现象,切莫任其“自由生长”。

其一,老师当不断加强学习,持续提高业务素养。“奇葩作业”之所以会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个别老师“业务能力不足”之表现,体现的是“有心无力”,有创新意识,却不懂得“如何创新”。为此,要深入推进教师业务学习,为其迅速补上“创新作业”之短板。

其二,作为学校也需自觉承担责任,切莫对教师布置作业“不闻不问”,而当提出统一的要求,指导教师科学行使“布置作业”之权,对这些“奇葩作业”要及时提醒、制止,督促其改正,并将其列入业务考核范畴。

其三,作为家长,也需在与教师沟通、交流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奇葩作业”,切莫“包办代替”,将“假象”呈现给老师,让其在“错误”路上越走越远,助长“奇葩作业”之泛滥,不可总是背后“怨声载道”。

教育发展呼唤创新,“奇葩作业”徒有“创新”之名,显然是让“创新”背了“奇葩作业”之黑锅。由此不仅玷污了“创新”,而且还于无形中“伤害”了孩子。

文/尚凡

来源:红网

作者:尚凡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5/29/554283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