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少年“防性侵”教育岂可“自由发挥”

来源:红网 作者:安星予 编辑:张瑜 2019-05-30 14:54:54
时刻新闻
—分享—

27日,有微博网友爆料铜陵市第十五中学东校区的防性侵教学内容,称相关材料将被害人遭性侵害的原因归结为被害人“胆大”,使自己陷入危险境地,并称“抽烟喝酒女性更易被强奸”。相关内容被曝光后,引发部分网友热议;28日,该校石姓执行校长告诉记者,网传该校防性侵内容文件属实,但并非是直接下发给学生,而是让班主任开主题教育活动时给学生们普及防性侵教育相关信息。(5月28日 澎湃新闻网)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家庭、学校以及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随着社会思潮愈发多元化、开放化以及个别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青少年遭遇猥亵和性侵事件,特别是媒体集中曝光的个别地方出现的青少年遭遇性侵案件,不仅成为了广大民众新的关注点,更成为了现代社会无法触摸之殇。因此青少年“防性侵”教育不仅势在必行,更应成为新时代学生教育主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受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旧制公序良俗的影响,莫说对未成年人,即便在成人之间依旧存在“谈性色变”的现实情况。由此可见,报道中的学校能够让“防性侵”走进课堂,让学生直面了解“怪蜀黍”和“怪阿姨”的危险系数以及防御技能,整个教育引导的大方向是绝无问题的,虽然教育材料经曝光后在网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舆论漩涡,但瑕疵也只是出在了“抽烟喝酒女性更易被强奸”等个别用词上。而实际上,关于这段引起质疑的表述中,校方更多的是想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的防范意识,面对陌生人的“危险挑逗”,要从自身做好“源头防御”,虽然用词欠妥,但不可否认的是初衷可赞。

然而,功过无法相抵。客观公正的讲,虽是校方的“无心之失”不能掩盖其本身的初衷赤诚,但同样,即便是“初心无暇”也不能成为其斟酌不当、行事潦草的挡箭牌。尤其是在向学生普及“防性侵”这样的有关键重点知识时,相关材料更应该“字斟句酌”,力求做到“所言非虚,句句属实”。试问,为何当大众看到“抽烟喝酒女性更易被强奸”等表达时,舆论风潮便接踵而至?原因一定是因为“内容引起极度不适”;抽烟喝酒就能够成为女性遭遇暴力侵害的由头?这到底是未成年防性侵的科普还是“被害有罪论”的遮羞布?此外,据悉这份防性侵教育材料,是学校教室根据教督厅函【2018】9号文件精神,自行在网上查阅相关预防性侵资料编写而成,那么“自行编写”的操作是否恰恰是出现问题的Bug所在?既然有制式的文件统一要求,那么在履行文件精神时岂可如此“自由发挥”?是否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聘请专业人士集中撰写制作相关科普材料更为妥帖?以上种种,皆应做好事前专项工作,而非等到细节瑕疵处被民众发现放大后,再来进行“官方解说”。

除此之外,更值得社会大众沉思警醒的是,未成年人防性侵教育工作背后更深层次的缺失和不足之处。不容置疑的是,青少年防性侵教育不能只依靠学校之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共建共治,方能为青少年织就一张牢固、安全、细密的防护网。这就需要让相关知识的普及在一只脚走进学校、课堂的同时,另一只脚迈入家庭日常教育,如此,才能让青少年立足于纷杂社会之中的双脚都坚定有力,充满自我保护的底气和勇气。

那么,将防性侵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常态化中,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的相关教育要大步跟上,教育部门组织相关课题专家系统的进行研究、编写相关课程和教材;父母切实肩负起家庭教育责任,突显防性侵教育的系统性,从小培养孩子的性意识,根据未成年人不同生理年龄特点,做好各年龄层次的家教衔接,全社会共同发力,在广而教之的同时,强化防性侵的监测、预防、发现、报告、处置机制,使青少年防性侵教育更加规范长远,才是整个社会、国家为青少年建立一个完整的、成熟的防御保护体系的根本遵循。

文/安星予

来源:红网

作者:安星予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5/30/554583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