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救命药疯涨,包装来“背锅”?

来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编辑:田德政 2019-06-04 16:31:02
时刻新闻
—分享—

过去每瓶100片装,零售价16元;今年换成15片独立包装,零售价25.7元——冠心病“救命药”硝酸甘油单片涨价近11倍。北京益民药业公司心脑血管类主打产品为硝酸甘油系列,一直占据全国该产品的70%的市场。公司解释称:包装换新后,过去的生产线用不了了,改为手工包装,于是成本和工时都增加了。(6月3日《工人日报》)

一大瓶子的救命药,换了精致的“分包装”,价格就飞上了天。这种买椟还珠的逻辑,在月饼等商品的身上早就演绎得淋漓尽致。豪华包装这种“挣快钱”的手法,在普通商品领域顶多是个见仁见智的道德话题,爱买不买、周瑜打黄盖;但如果批量用在药品领域、尤其还是救命的常用药,这大概就跟趁火打劫没什么差别了。

客观地说,硝酸甘油单片涨价,当然也不是没有合理性可言:比如原材料暂时性断货,导致终端价格水涨船高;又比如换包装确实带来成本上扬,价值自然要重新定义价格;再比如硝酸甘油大多是在心绞痛发作时含服,100片装的大瓶药开封后往往会造成很多浪费,换成小包装也不是毫无道理……不过,从终端价格来讲,从几块钱一瓶涨价到几十块钱一盒、甚至仍在很多城市出现一盒难求的状况,这恐怕就不能仅仅靠市场的无形手来调节供求了。

道理很简单:硝酸甘油这种药品,对于冠心病患者等来说,这是性命攸关的刚需,买不买得起、买不买得到,是生命权益上的底线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职能部门有两重基本责任:一是拓宽原料药供应渠道,打击原料药垄断涨价行为;二是落实终端价格监管,不挣钱固然不合理、狮子大开口也要遏止。即便是涨价天经地义,公共财政恐怕也应该稀释或分担部分压力,而不应该让消费者和药厂厮杀博弈。

这些年,救命药自己喊“救命”的例子不胜枚举,像鱼精蛋白、他巴唑、放线菌素D、促皮质素等,都出现过不同程度、不同地域的短缺现象。药企当然也要吃饭,不过,在这波“分包装潮”里,借机涨价的心究竟存在不存在呢?企业都是逐利的,药企也不是福利院,只要监管稍微走神分心一些,价格上的冲动恐怕古今中外都是一样一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硝酸甘油单片涨价近11倍究竟合理不合理,显然不能听消费者和企业之间互倒苦水。

若干年前,医院里的药片是可以简装出售的;若干年后,这种迹象几乎已经灭绝。今天,终端分装密封的技术更为成熟,医院或药店里却反而买不到那种“需要多少买多少粒”的药片,这究竟是药品领域的进步还是利益裹挟的退步呢?

总之,廉价救命药一片难求,这个问题不能只是让药企来想办法解决。

文/邓海建

来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6/04/557281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