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村振兴要突破粗放管理瓶颈

来源:红网 作者:赵耀世 编辑:张瑜 2019-06-12 22:21:43
时刻新闻
—分享—

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推进,各种资源要素汇集乡村,化作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劲动力。其中,政府投入尤为巨大。但笔者调研发现,一些项目工程中,政府投入越大,基层治理效能越低,资源进村遭遇“最后一公里困境”,亟待破解。 (6月11日 半月谈网)

乡村振兴,是夯实基层基础的固本之策。正是如此,每向前走一步,都要下足“绣花功”。特别是,在推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政策支持”与“内驱动力”的关系。如果过于依赖某一面,都很可能会偏离乡村振兴的正确轨道。而资源进村遭遇“最后一公里困境”,就属于类似情况。

乡村振兴,需正确认识乡村的过去。不少村庄,都普遍存在发展瓶颈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开展好乡村振兴工作,就是要想方设法去突破瓶颈,将现有发展资源激活。换句话说,抓好内在动力开发这个关键,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恰恰弱化了对这个方面的管理。

固然,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政府施以各种投入是必要的,但是,投入要讲究效率,绝对不能出现高投入、低效能的问题。像报道中所提出的,花了几百上千万修的渠道竟然最后荒废之类的问题,就是对财政资源的极大浪费。相关部门需要对这种尴尬现象进行认真调研总结,以便得出解决良策,进而让各种有利资源用到“刀刃”上。

由此来看,资源进村遭遇“最后一公里困境”,问题的关键出在管理粗放上。乡村需要资源投入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部门就可以“喧宾夺主”。相反,乡村发展的问题,更多要依靠老百姓的群策群力和主动参与。其实,当职能部门扮演好了服务角色,老百姓成了“民心工程”的建设主体,“最后一公里困境”就很容易被化解。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同样,乡村振兴也需要精细化管理上下足功夫。甚至可以说,乡村振兴最见真功夫的恰恰是细节管理。倘若没有做好自我定位,没有向管理要效益的意识,没有细化责任主体,没有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等,那么再好的乡村振兴举措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故而,乡村振兴亟须迈向精细化管理。

文/赵耀世

来源:红网

作者:赵耀世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6/12/558746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