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层“文抄公”是怎样练成的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田德政 2019-07-15 16:50:32
时刻新闻
—分享—

日前,有媒体报道基层干部不愿写文件材料,并披露基层存在不少“文抄公”现象。笔者看后,想起同在乡镇工作的好友说过,他写材料写得最多的时候“一天写八篇”。然每篇都是从网上扒来原稿,结合单位情况删删减减、修修改改而成,用好友的话来说“百度十分钟,调整十分钟,写稿如此简单”。正因如此,好友得了个“百度哥”的外号,本质上就是典型的“文抄公”。

从好友身上,可看出“文抄公”之所以“抄”的最直接缘由是“多”。文稿多、材料多、汇报多、宣传多、讲话多,皆由“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工作特征决定的。尤其每逢督查检查、年终总结等关键节点,哪哪的材料都等不得、拖不起、催得急;加上基层人少事多,所谓笔杆子往往也是“矮个中挑高个”、甚至“赶鸭子上架”“逮着谁是谁”。换句话说,基层缺少足够的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源,支付一篇高品质、高水准的文稿。

俗话说,“谁都想把事办好”。基层干部并非天生就不想把公文写好,有时候由于“条件不允许”。拿笔者来说,曾接到为乡党委书记起草讲话稿的任务,花了两三天时间完成初稿,未料分管领导抱怨“写那么久干嘛”,言下之意“没必要写那么好”。谈到基层文公,“要求低、质量劣”似乎是印象化标签。其实,怪不得基层干部、也不怪得乡镇班子。为何?因为基层工作与百姓群众打交道,通俗易懂、简简单单、直来直往才是真,“泥腿子”才是梁柱子,“笔杆子”不仅不顶用,反而给人烙下中看不中用的“书呆子”形象。

基层工作特性、客观环境、固有背景之下,难以造出真正意义上、符合上级要求的“笔杆子”。试想,一面是本职工作做不完,还要写材料文件;另一面即便写得再好,乡镇领导也不在乎,那么自然就很难把材料当成精品打磨,滋生三下五除二、随便搞一搞的心态就不足为奇。当然,材料文稿不是基层想不搞就可以不搞,对上级负责是组织原则。上报材料、汇报总结、实施方案等一律给上级过目,定能要有些“拿得出手”的东西,为化解“自身不要”和“上级说要”的矛盾尴尬,于是乎想出了“抄招”作为救命稻草,至此“文抄公”方才练成。

很明显在文稿材料方面,基层远远不如上级职能部门,拥有更专业的培养机制和写作惯例,既可内部挖掘而育、又可外部借调而用。无论如何,上级对基层下达材料要求,就得多站在基层角度作要求,拧干官腔板调、假大空虚、似是而非的水分,让基层多靠实绩宣传、多拿事实说话。此外,材料任务能合并则合并、可精简则精简,譬如乡镇全面工作年度总结有了,民政、农医、卫计、规划、财政等站所办单列总结是否必要;再如下村入户、走访现场“一眼知道结果”的,是否非得“不少于1000字”进行表述。

归根结底,“文抄公”与形式主义难逃干系。鉴于此,希望上级相关部门想办法、出实招让基层干部花精力和时间在实干为民上,少坐凳子、爬格子,多跑腿子、找路子;对于文案材料,制定一套适用于基层工作特性和体系的具体标准,确保基层“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写什么”,而不是向别处找答案、到网上要素材。想必做到这些,“文抄公”再就练不成了。

文/段官敬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7/15/57177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