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经典影视剧、动画片等影响,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灵珠转世,莲花化身的哪吒,应该是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的美少年。所以,当一个画着烟熏妆、齐刘海、露出一口鲨鱼牙、塌鼻子,双手插在裤兜,走路一拽一拽的哪吒出现在观众眼前时,无数人内心满怀抗拒,这款哪吒也被称为史上“最丑哪吒”。
而就是这样一个巨丑的妖怪,却搅热了整个暑期的电影市场,《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简称哪吒)一骑绝尘,上映7天累计票房破15亿,成为暑期电影档最大的黑马。“自来水”们纷纷转发安利,在对国产电影一直近乎苛刻的豆瓣上,评分也稳定在8.7分,口碑票房双丰收。
从“最丑”的偏见,到打破世俗成见成为国漫之光。哪吒,凭借的不仅仅是大开的脑洞、精湛的特效、紧凑的故事,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借国人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找到了最能够击中人们内心软肋的情感诉求:父(母)子情深,渴望认同,改变命运。
本该是灵珠转世的哪吒,被偷梁换柱,一生出来就是个“魔丸”,这对于世代斩妖除魔,守护陈塘关的李家来说,无疑是个噩耗。哪吒的父母李靖和殷夫人接受了哪吒是“魔童”的事实,并且毫无保留的去爱他,教他向善。为此,他们向哪吒隐瞒了他是魔丸转世的事实,而谎称因他是灵珠投胎转世,所以异于常人。这种善意的庇佑,对中国父母来说,早已深入骨髓习以为常。不管孩子是多么的顽劣、不成器,在父母眼里,他们始终是心头肉、手心宝。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承受外界的非议,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撑起一方不受侵袭的避风港。
也正因为如此,哪吒虽为“魔丸”,一身戾气,却自始至终都没有做出过任何十恶不赦的坏事,相反为了打消村民们对自己的成见,获得认同,他还从海夜叉手中救回了小女孩。
只是,有些成见一旦在人们心底形成,就再也无法动摇半分。陈塘关的百姓坚信哪吒是祸害,逼着李靖大义灭亲。一边是百姓,一边是自己的孩儿,无奈之下,李靖夫妇只得把哪吒幽禁在府邸,这对于一个不满3岁的孩子来说,何其的不公平。
李靖夫妇忙着镇守陈塘关,无暇陪伴哪吒,久而久之,哪吒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和暴戾。母亲殷夫人其实很清楚,哪吒的内心也还是渴望被村民们认可,知道他需要的是陪伴,只是工作和家庭两难取舍,做父母的难处,就这样无声地倾泻到了银幕之外,让观众感同身受。影片没有着眼于大场面,大叙事,而是从小处着手,处处散发着人性的光芒,让人有代入感,这或许也是这部动画电影受到人们追捧的原因之一。
此外,流淌在影片里的亲情、家庭教育也让不少人深有触动。哪吒是幸运的,幸运的遇见了一对不抛弃,不放弃他的父母,无论世人怎么看,父母始终给他以信念和温暖。母亲在得知哪吒只有三年寿命之时,只想放下一切工作,开开心心地陪哪吒看尽世间风景。父亲李靖话语不多,却用行动默默表达着对哪吒的爱。偷偷跑去求元始天尊解除天雷咒语,并不惜以自己的性命换取吒儿的新生,在村民们上门告状时,他也只是劝导哪吒:你就是你,做好自己就可以了,生而为魔,那又如何?
回过头去,反观哪吒和村民玩“躲猫猫”、戏弄别家小孩、四处“纵火”等种种顽劣行径,和现实生活中,受到冷落的小孩儿为了博取大人们关注,得到认可而撒泼打诨,如出一辙。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无法搬动!”正如影片所阐述的那样,村民对哪吒的成见、李靖对敖丙的成见、元始天尊对申公豹的成见、天庭对整个龙族的成见贯穿整部影片的始终。类似的成见,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于是才会有了各种外号、标签。而现实往往比电影残酷,许多人背负了一辈子的成见,到死都无法被认同。
因此,不信所谓的命中注定,努力打破身份歧视成见的哪吒,在影片最后,得知父亲为救自己甘愿牺牲,不计前嫌,毅然回头拯救陈塘关的老百姓,喊出那句“是魔是仙,自己说了才算”的宣言时,观众彻底 “燃”了。
相较于此前,《大圣归来》被人诟病人物形象不够丰满,《大鱼海棠》被观众吐槽在故事叙事上略显空洞,《哪吒》却拿捏得恰到好处,在情感的把握上十分精准,一气呵成。无论是在特效,还是故事的完整性上,打磨了近5年,动用1600余人团队,设计了100多个版本动画造型的《哪吒》,都让人们欣喜地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进步,而其结尾的彩蛋,又让人们对以《哪吒》为起点的中国“封神”系列神话IP,充满了期许。
总有英雄横空出世,总有传说薪火相传,无论你是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能从《哪吒》的故事里找到那颗属于自己的倔强。靠着丧萌气质走红的哪吒,必将成为继大圣之后的又一神话偶像,即使没了肉身,那个永不屈服于世俗成见,莲花化身的小孩,终有一天会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身披混天绫,带着浑不懔的表情,双手插兜,哼着 “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小曲儿,大步走进你我的梦里来。
文/曾晗
来源:红网
作者:曾晗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