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难忘香喷喷的拾秋

来源:红网 作者:朱少华 编辑:田德政 2019-09-01 17:55:03
时刻新闻
—分享—

秋是什么?现在多半是诗人的话题。让他们说,他们都会洋洋洒洒写出几十行,甚至是几万言的秋的文字,但那也都是抽象的文字,说到秋的具体事物,恐怕又很难说得清了。但是,就是现在好多的诗人作家都写不出来的东西,我们小时候的一帮玩伴却早就不以为然了。

那时候一到这个季节,放学以后,多数父母都会把一个箩筐和一个撅头递给孩子,随口吩咐:“去,拾秋去”。而大多数孩子也都一声不吭的接过这些东西,伸手又向妈妈要半块剩馍,然后就像燕子一样的飞走了。

就像事先约好的一样,放学后,稀稀拉拉一阵子进了村。过后不久,每个孩子书包变成了箩筐、掘头或镰刀,又稀稀拉拉一阵子出了村。拾秋拾什么?大豆收割后的庄稼地,遗失的大豆青豆黄豆,地里的各种瓜果,乃至花生地、红芋地。及辣萝卜,胡萝卜,再不济霜后枯黄的红芋秧子,枯树枝,枯草黄树叶等等,反正只要地里有的,除了黄土之外,所有的“成熟”几乎都能“拾”回来,也都能成为庄户人家的宝贝。

其实,小伙伴们拾秋,与其说是为了家里,还不如说就是为了自己。那时候生产队几乎每个队都有一块瓜田。社员家里的自留地也有不少种瓜的。而一过八月十五,也都到了“罢市扯秧子”的时候了。小伙伴们都知道“信息共享”,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就把哪队“扯瓜秧子”打听清楚了,这里一放学,那里就在瓜田里集合好了。生产队“扯瓜秧子”很简单,将一些稍大一点香瓜、酥瓜等摘掉以后,剩下的一些“歪瓜瘪枣”就统统随瓜秧割掉喂牲口了。小伙伴们要的就是这些瓜秧,“歪瓜瘪枣”虽然看着难看,但吃起来一点不差劲。更甚至好吃还好玩。

提起生产队的瓜地,每个小伙伴几乎都有一本“血泪帐”。因为些瓜地对小伙伴们的诱惑力几乎无可阻挡。而每个人也几乎都有偷瓜被抓的“惨痛”历史。现在瓜田罢秧,偷瓜不仅没事了,还可以在瓜田里耀武扬威、随心所欲,这不仅可以满足肚皮,更有一份“扬眉吐气”的感觉。

大家说是拾秋,还是以偷为主。偷割生产队的一把黄豆,点火一烧,香喷喷的烧毛豆就出来了,吃毛豆。后想办法偷瓜,偷花生,偷红芋。等到天发黑,快要回家的时候,再拿一些“秋”就回家交差了。靠男孩子拾秋什么也拾不到。那些女孩子往往拾秋都可以满载而归。因为丫头们很少玩疯,更不会像男孩子一样总惦记着吃和偷瓜。有时候那些看秋的也会对丫头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这我们这帮“愣头小子”不是打就是骂,甚至还扒“老和尚看瓜”。在我们心中,他们简直比《小兵张嘎》里的胖翻译官还坏。

拾秋还有一项活动,就是逮蛐蟀斗蛐蟀。每当拾秋的小伙伴聚在一起,先是把箩筐、掘头、镰刀扔在一边,而在一边摆开了战场,一大群小脑袋聚拢在了一起,一个小陶瓷盆按下半盆土就是斗蛐蟀的战场,然后边拿出自己的“小红头”,那个掏出自己的“铁将军”,还有的拿出“老母油子”,就开始捉对厮杀了。胜利的往往会捧着自己的蛐蟀百般呵护,爱如珍宝。而失败者就立刻将自己的蛐蟀“判处死刑”,并“立刻执行”了。一场蛐蟀斗完,余兴未了,大家开始亲自上阵,进行“斗鸡”。就是一条腿弯曲抱在肚子上,形成三角形的“鸡头”,单腿一跳一跳的进行“战斗”。不过这样的“斗鸡”往往一方使坏变成“斗恼”告终。而小孩子打过骂过,谁也不会往心里去,擦掉鼻涕,眼泪还没干,又头抵头开始斗蛐蟀,想点子一块上哪偷瓜了。

那时节孩子的拾秋,拾得是童趣、欢乐和温馨。为了拾秋,半大小子们常常摸到邻居们地里偷瓜摘桃打枣子,也曾被庄户人捉住骂几句,跺几脚,甚至是“老和尚看瓜”,当然也有孩子觉得委屈哭着回家“搬兵”的,但大人往往也不以为然的训斥孩子:“活该!谁让你祸害人家的?”大人不帮忙,孩子也不长记性。挨了人家大人的打骂,转过脸还照样跟人家的孩子玩。而一块拾秋,一块偷瓜摘桃,甚至被人家捉住还被扒个“老和尚看瓜”,这也常常成为一代人甜蜜的回忆,甚至是乡愁。

文/朱少华

来源:红网

作者:朱少华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9/01/59087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