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脸识别系统当慎进高校教室

来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编辑:张瑜 2019-09-03 19:25:26
时刻新闻
—分享—

学生进教室后自动识别个人信息,系统自动签到签退,全程监控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就连你发呆、打瞌睡和玩手机等动作行为都能被识别出来。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教室“试水”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逃课和“替同学答到”或将成为历史。(9月2日澎湃新闻)

好心办坏事——大概说的就是技术依赖下的教育生态系统。

人脸识别系统当然是挺好的,火眼金睛、纤毫毕现。据说,只要安装了这个神器,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课堂上是否抬头低头、抬头低头了几次、抬头低头了多长时间、低头是否在玩手机、是否闭眼打瞌睡,都逃不过人脸识别系统的“法眼”。校方的说法是,意在减少学生逃课、早退、花钱找人代课以及上课不认真听讲等行为,提高学生到课率,严肃课堂纪律。为了说明这个系统初心可嘉,校方还搭配了一个反问句:“为了(敦促)你学习,你还抱怨,请问你还是学生吗?”

这似乎就弄得那些腹诽的学生,连小声嘀咕的勇气都灰飞烟灭了。你质疑,就是不求上进;你反对,就是跟有效管理过不去。校方的心情,算得上一片冰心。不过,人脸识别系统贸贸然进了教室,果真就板上钉钉般无可置喙了吗?

一则,校园管理的规则底线,是审慎谦抑。道理很简单,教育是面对人的工作,不是死板板的机械化生产。能教化的、不执罚,能人性的、不铁面,能由教育者做好的事情,绝不简单交给冰冷的技术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室门口装个考勤点到的识别系统就足够了,教室内虽是公共场合,毕竟还有科任老师在治理,还有学生的自治自理在兜底,有必要像严管犯罪一般对教育教学活动主题“严防死守”吗?

二则,教育管理也是有边界的,不能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为所欲为。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话很诗意,翻译得更直白一些,就是教育工作是活化的事业,不是绝对理性的“工厂”。课堂上是否抬头低头、抬头低头了几次、抬头低头了多长时间……这些课堂细节,需要“大数据”来研判分析吗?逃课、早退、花钱找人代课的固然不对,上课不认真听讲等软性行为算多大罪过呢?如果人脸识别把学生逼得分分钟不敢耽误,谈什么教学相长、科任老师在教学质量上还会有多大压力?连不认真听讲的自由都算违规,高校教育教学还有自我革新的动力了吗?

校方显然是有法治意识的,据说对于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侵犯学生隐私的说法,学校之前已向公安部门和法务部门咨询,由于教室属于公开场所,因此不存在“侵犯隐私”的说法。不过,合法未必代表合理;退一万步说,即便合理,也决然算不得是“双一流”高校的所作所为。全球顶尖高校并不傻,人脸识别系统更不是什么新式的独家科技,那么世界名校,为什么没有群起而用之?

“满校尽是摄像头”,安全倒是安全了,人的自由与教育风骨呢?对于我们的高校来说,人脸识别系统当然不是洪水猛兽,同理,它也绝非可以泛滥使用的教育神器。

文/邓海建

来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9/03/591271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