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干部能骂醒顽固的贫困户吗?

来源:红网 作者:曹洪滔 编辑:田德政 2019-10-30 21:58:28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云南一扶贫基层干部大骂贫困户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的扶贫干部情绪激动地指责,“幸福不是张嘴要来的,不是手伸开要来的,不是跷着脚等来的。”这则视频的流传不仅没有为该名扶贫干部带来骂声,反而引得一片好评,不少网友认为:话糙理不糙,这位抚平干部其实是中肯地教育和引导贫困户。

脱贫攻坚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从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开始,中国近六年累计脱贫人数达8239万,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脱贫攻坚工作卓有成效,但面对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不少贫困地区出现的扶贫难现象让人警醒:脱贫攻坚是一个长期实践的工作,目前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紧迫的现实成为压在扶贫基层干部肩上的一个重担,也难怪这位扶贫干部会破口大骂。在大规模的政策兜底普及下,不少贫困户产生了一种思想惰性,他们一方面享受着脱贫攻坚战略带来的巨大红利,另一方面却形成了不谋划劳动致富、只等国家救济的“等靠要”思想。叫不醒的贫困户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阻碍,深入基层的扶贫工作者挥舞起政策的旗帜在后面赶,他们却病怏怏地躲在旗帜下面乘凉。

正如这位扶贫女干部事后回应的那样,“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绝不是一句说说而已的口号。只有让贫困群体不甘于贫困,响应扶贫、积极脱贫,才能激发脱贫战略的内生动力;只有让贫困群体思想进步,勤劳致富,顺着国家政策的藤蔓发展适应地区的主导产业,才能激活贫困户创造财富的创意源泉。

扶贫女干部一心脱贫的拳拳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仅仅骂两句就期望贫困户“回心转意”显然行不通。从更为广泛的现实来看,部分贫困地区的呆滞思想具有一贯性。文化素质教育的缺失和长期的安于贫困,麻痹了部分贫困群体的神经。面对扶贫干部深入基层的帮扶政策,他们更愿意被动地接受,甚至贪得无厌地要求政策“加码”。

扭转惰性思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扶贫干部的骂声或许能起到一时的激励作用,但也有可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引起贫困户的反感,起到截然相反的作用。在基层脱贫攻坚工作中,深入群众的基层扶贫干部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应该担负起领袖和示范作用。他们本就应该树立起长期攻坚的思想,认识到部分贫困户思想的顽固性和滞后性,循循善诱地用真诚和耐心感化贫困户。

脱贫攻坚考验的不仅仅是扶贫干部的耐心,更考验着他们如何带领贫困户积极脱贫的智慧。幸福是靠自己的双手争取来的。必须要让贫困户意识到,嗷嗷待哺地张开大嘴,原地等待国家的救济,永远也脱不了贫。而要想勤劳致富的说法更有说服力,扶贫干部就应该有点有面,把先进脱贫个人和地区等铁一般的实例摆在贫困户的面前,发挥好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更应该积极地发掘当地优势,开发特色产业,带动全贫困地区人民众志成城地参与产业建设。

扶贫干部骂不醒贫困户。要让脱贫攻坚工作看到实效,不仅需要贫困户努力奋斗,也需要扶贫干部培养耐心,提高智慧,想办法调动起贫困户的积极性。

文/曹洪滔(湖南工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曹洪滔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0/30/617439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