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还要多少个“嘉年华”,才能唤醒“问题家长”

来源:红网 作者:尚佳 编辑:张瑜 2019-12-10 22:25:39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1月23日,有媒体刊发报道称,成都嘉年华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是一家问题少年矫治机构,有7名学员反映“嘉年华”等级森严、异化人性,并自称在此遭遇过体罚、虐待等。12月7日下午,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区分局回应记者称,目前正在全力调查,希望更多的知情者、受害者站出来,配合取证工作。警方提到,回访工作也遇到一些困难,很多家长出于隐私考虑,拒绝了警方的取证要求。(12月7日《新京报》)

成都“嘉年华”事件被披露并引发社会关注,缘于该机构一名前学员“容炜”的曝光。几年前,容炜的母亲王凝在网络上看到了成都“嘉年华”的介绍,官网称,青春期厌学逃学、网瘾早恋、叛逆对抗等行为,在这里都可以进行矫正。她把儿子送进了“嘉年华”,没想到“问题少年”不但未被拯救,反而遭受了更严重的身心折磨。

对待这一事件,很多网友将问题归咎于不良机构的存在或政府监管的缺失,在我看来但还有一方面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即把孩子送入问题机构的家长,他们自身对待家庭教育的逃避,以及责任感的欠缺,是酿成“嘉年华”式悲剧的根源所在。“问题机构”屡禁不止,正因为“问题家长”屡见不鲜。

与“嘉年华”相类似的问题机构已非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2008年,临沂网戒中心主任杨永信一度成为家长心目中的“救世主”,他使用电击治疗“网瘾”,极端的方式给许多孩子造成了二次伤害;2013年成立的一所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豫章书院”,以戒网瘾之名,对学生存在严重体罚、囚禁、暴力训练等诸多问题,今年11月更是因为对曝光者的“死亡威胁”再次引发舆论关注。

机构具有煽动性的宣传口号,切中家长逃避教育职责的要害。观察上述同类“问题机构”,其宣传口号往往普遍具有煽动性。如“豫章书院”标榜的“几个月后,还您一个服服帖帖的孩子”,再比如“嘉年华”墙上赫然写着的“拯救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这些口号恰中家长的要害。当孩子出现青春期的一系列问题时,部分家长因不会教育而手足无措,看到这样的煽动口号,便冲昏了头脑。这类问题机构能够一直运营,正是因为部分愚昧的家长为其提供了市场,这其中透露出家庭教育的无能。

教育没有捷径,家庭、学校、社会作为教育的三方,家长企图依赖另外两方而坐享其成,是不可能的。为人父母就肩负着教育和引导孩子的天然义务,选择把孩子送进机构解决成长的“阵痛”,甚至粗心到对孩子的遭遇毫不了解,都是在逃避责任,恶果却由孩子来承担。与其交给陌生人管束,父母倒不如亲自跟孩子沟通,用适宜的方式保护孩子青春期的敏感,以不逃避的心态面对家庭的内部问题,而不是“病急乱投医”。

取缔了一家“嘉年华”,可能还会有千万家,只有当“问题父母”真正觉醒,认清教育没有捷径,尽早担起应有的职责,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文/尚佳(山东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尚佳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2/10/631104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