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天,我们学习伍连德

来源:红网 作者:王保国 编辑:张瑜 2020-02-11 16:35:41
时刻新闻
—分享—

目前,新冠病毒疫情仍然有待控制。如果掀开历史的一角,我们就会发现,109年前的今天,我国的东北地区也曾爆发了一次造成六万多人死亡的恐怖大灾难——东北大鼠疫!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战“疫”当下,我们不妨学习一下消灭东北大鼠疫的头号功臣伍连德。

其一:不怕危险的牺牲精神。拥有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头衔的伍连德,是在1910年12月以“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的身份,踏上东北这块土地。当时的东北地区爆发神秘瘟疫,许多家庭都是举家死亡。临时征集来的护士、看护妇、消毒工和埋葬工,不少人也被传染。一位美国丹佛大学的医学博士本是当时清政府的第一人选,可是他却以北京到哈尔滨路途遥远为由拒绝了。伍连德临危受命,毫不犹豫。

以天下苍生幸福为已念,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在这样的时刻,没有舍我其谁的不怕牺牲精神,敢接这样的挑子吗?

其二:严谨的科学态度。当时的疫区官员对瘟疫毫无认识,医疗资源更被外国人垄断。瘟疫究竟是不是鼠疫?还是一个疑问。对伍连德来说,疫情初期,他迫切需要用科学的方式对这些猜测予以回答。于是,伍连德毅然拿出和死神赛跑的胆气,在当时法律不允许的情况下,偷偷解剖了死者尸体,做出了准确的判断:这是一场罕见的可以通过唾液传播的恐怖肺鼠疫!

伍连德不顾感染的危险和世俗压力,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疫情,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严谨、求实、准确的态度是伍连德的优秀品格。

其三:敢于碰硬和担当的勇气。“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关键时刻,伍连德是非常具有斗争精神的。最初,他的论断并没有得到认可。一直想取代他的法国医生斯迈尼更是不屑一顾,连口罩也拒绝带。那时候的哈尔滨疫区就像今天的武汉疫区一样,人口密集,并且数万感染瘟疫的务工人员淘了金之后准备返乡过年,不用细思就极恐,他们会把病菌带到全国。伍连德豁出去了,干脆给北京打报告,不照我说的做,我就不干了!在斯迈尼不戴口罩诊断患者中招染病身亡的情况下,清政府这才坚定了决心,照伍连德的规划展开了防控。如果没有伍连德的坚持,如果没有伍连德敢于碰硬和担当的勇气,这场大灾难,恐怕还会持续很久。

其四: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尊重规律,认真做事,关键时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在疫情蔓延期间,由于死者太多,当地土冻得比铁硬,根本没法掩埋!每个疫区外一堆尸体,就是一堆火药桶!办法只有一个:烧!可这件事,比之前任何事都难办,那时候不兴火化,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烧人尸体就和刨人祖坟没什么俩样。但这个近乎残酷的决定,让伍连德背着骂名,但也终于打开了关键的突破口,一直飙升的死亡人数开始下降。此后不久,曾经震惊世界的东北大鼠疫,终于彻底消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自己的睿智勇敢,拯救了一场险些波及全球的灭亡灾难。它的伟大程度,正如英国《医学周刊》对这次事件的头号功臣伍连德的评价:他的毕生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无以为报,我们永远感激他。

当前,新冠疫情处置也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正在打一场全民的战“疫”,状态激烈、时间长、难度大、各种问题复杂,其艰难显而易见。但我们只有发扬不怕危险的牺牲精神,面对艰难险阻敢于“啃骨头”“涉险滩”,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发声,敢于碰硬和担当,面对疑难问题追求严谨的科学态度,面对挫折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就一定会取得新冠肺炎战“疫”的彻底胜利。

来源:红网

作者:王保国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2/11/671175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