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分餐实验”真的科学吗?

来源:红网 作者:李火 编辑:陈乘 2020-05-08 22:35:32
时刻新闻
—分享—

疫情发生以来,分餐制呼声渐起,近日更是由于实验助推,达到高潮。据《钱江晚报》等媒体报道,杭州市疾控中心做了一场实验,测试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后的细菌对比。实验对凉拌黄瓜、盐水虾、干锅茶树菇等6道菜品的剩余部分进行了菌落总数检测,结果显示,没有使用公筷的菜品菌落总数均高于使用公筷同种菜品。于是乎得出结论,还是分餐好。

我不反对分餐制,尤其在传染性很强的疾病流行期间,分餐制有它的独到之处,那也是一种“隔离”。我也乐见有人用实验的方法佐证分餐制的合理性。但是问题是,用杭州的这个“分餐实验”来证明分餐制优于合餐制,实在是过于简单粗暴了,该实验从设计到得出结论,漏洞太大,很难说它是一项科学实验。

且不说实验人数仅有11人,菜品只有6道,取样偏少,单说实验的思路就大有问题。该实验捡取实验人员的残羹剩饭,对“公筷组”和“非公筷组”进行菌落总数比对,这实际上是将人体当成简单的容器了。但是,人体是简单容器吗?人把东西吃进肚子里,首先要经过口腔,口腔的唾液既有把食物和食物通道“隔离”起来的作用,也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这使得吃进嘴里的食物能够安全顺利地进入到胃里面。其次,试问什么细菌能够逃过胃这一关?对细菌来说,胃就是个大杀器,它对吃喝进来的东西一律用胃酸予以反复搅拌、反复杀灭,目前好像只有什么幽门螺旋杆菌是个特例,能够逃过胃酸杀灭。再次,除了胃、胃酸,人体还有一系列的防护手段,也会对入侵之敌进行毁灭性打击。那么,人吃进的细菌是多一点还是少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非要用实验来证明,也不应该捡取实验人员的残羹剩饭,而应该捡取实验人员进食后、人体对食物处理程序走完之后的数据,比对那个数据,才能够真正看到“公筷”和“非公筷”各自的作用,如果两者确实有很大差异,才具有总结一下的意义。

此外,该实验竟然认为菌落总数多的就是不好,菌落总数少的就是好,这也是叫人大跌眼镜的。这是只见细菌之弊,不见细菌之利,不知细菌有有害菌,也有有益菌。诚然,“公筷”会屏蔽掉来自别人的有害菌进口,可是,也正因为“公筷”的屏蔽,“公筷组”也得不到来自别人的有益菌。“非公筷组”是会得到来自别人的有害菌,可同时,也得到来自别人的有益菌。还有,唾液本身是有很高的养生保健价值的,“非公筷”在传播细菌的同时,也传播唾液,传播养生保健物质。所以,这都是需要算进“总账”的,只有全面评估,才能看清楚“公筷”与“非公筷”的利弊得失。如果非要用实验来证明什么,那么,实验就不能光是统计一下菌落总数就算完事,而是应该将吃进去的有益菌和有害菌分别计数,观察它们对健康影响的方向性和程度,记录各自的数据,再得出结论,岂能一见“非公筷”菌落总数高就宣称分餐制获胜、合餐制败北?

因此,夸张点说,所谓“分餐实验”就是一场闹剧。

实际上,分餐制好还是合餐制好,生活本身早已给出了明确答案。如果硬要说分餐制好,合餐制不好,那么,地球上分餐制的地区,人们的健康程度就应该高于合餐制地区人们的健康程度。可是,有这样的统计数据吗?

来源:红网

作者:李火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5/08/71898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