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与其看《后浪》,不如思“破浪”

来源:红网 作者:潘信林 刘馨遥 编辑:张瑜 2020-05-11 20:58:24
时刻新闻
—分享—

五四青年节当天,B站发布的精品宣传片《后浪:B站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引发热议,一时之间“后浪”“前浪”之声沸起,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盖观诸君之言,讨论点有二:一则为后浪前浪之论,有人说B站此举昭示着“年轻一代”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要消费者、资本讨好的对象,更多元、更自由的价值观正逐渐占据主流,“后浪”们已然跟不上时代潮流,有人说“前浪”仍把控社会主流,“后浪”虽起,“前浪拍在沙滩上”却实属无稽之谈。二则为浪花水滴之论。虽说B站《后浪》之言句句奔着年轻人而去,也并非所有年轻人都买账,视频中UP主们的“小资生活”在引发羡慕的同时也刺痛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心,他们大多还在为未来拼搏奋斗,生活并不宽裕,也并不“多彩”,对比视频中的同龄人,他们自嘲“不配为后浪”,不过是时代中一滴不起眼的水滴。

然而,各领头衔下场,争得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的“前浪”“后浪”“水滴”们,是否想过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了把自己和他人冠以“几零后”“几五后”的标签,以共同的时代记忆与时代特征将个体融入群体。这本是国家快速发展、时代日新月异和人的社会性作用下的正常现象,到后来却被赋予了别样的色彩,“70后思想传统教条”“90后垮掉的一代”等说法屡见不鲜,现如今在B站这一宣传片的推波助澜之下,竟到了以“前浪”“后浪”这种“时代论”论英雄、辨是非的地步,谬矣!放眼我国革命发展史,在伟大民族勃兴前进的征程中,一代又一代青年作出了不负国家不负人民的贡献,抒写了属于自己的青春诗歌,他们是“浪”吗?不!浪花遇石成碎雪,波澜汹涌之中归于泯灭,不堪一击又昙花一现,而青年永远是青年,不是前浪,也不是后浪——青年人是破浪者!是破历史时代之波浪,推动祖国发展繁荣的革命斗士!以《后浪》致敬五四的人,不是真正理解五四精神的人,也不是真正理解青年的人。五四精神不是某个时代的“年轻人”的精神,而是一代代“青年人”的传承。

百年前,“五四”一声惊雷,打破了世界东方仿若子夜的寂静,穿透了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上空笼罩的阴霾,在古老的土地上洒下希望的荣光来。一百年栉风沐雨,一百年风雨兼程,中国青年作为社会最具生机活力的一支力量,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中华民族几近亡国灭种之际觉醒、奔走呼号的,是青年;在反抗帝国主义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是青年;在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是青年;在改革开放初期勇于解放思想创新创业的,是青年。历史长河跌宕,在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理想的途中,青年们遇到了太多阻碍与坎坷,然而初心不变、使命在肩,面对时代的惊涛骇浪,虽千万人,青年往矣!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全球疫情之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全球化进程、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多元文化和资本的冲击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巨大挑战,与此同时,疫情防控造成的国内产业结构变化、人民生产生活受到冲击后续余波不断,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面临新的挑战。新形势下,纠结“前浪”“后浪”这般问题毫无意义,青年应当做的,是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立鸿鹄之志,行长远之事,做好当下,迎难而上,放眼未来,利在长远。一要强信念。树立大历史观大世界观,明确当代青年要实现什么样的历史任务,站稳站对政治立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了解我国现实国情,在“历史的对比和现实的分析中,正确认识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不要被花花世界迷了眼,也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往前冲。二要练本领。一方面,学好知识,在学校要心无旁骛,学成文武艺,报效祖国和人民,报效中华民族。当前面临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社会人才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机的一部分,青年应努力学习知识,扎实自身本领。另一方面,强健体魄。身体不强,何谈栋梁,毛主席曾说,体育是强健体魄锻炼意志的,山也爬不动,水也不敢下,怎么当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呢?发展综合素质,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三要讲方法。青年要认识到人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习工作要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一张蓝图干到底,坚定道路肯下力,跑好这一代青年接力的一棒。

疫情之下的最美逆行者,奋战扶贫一线的年轻干部,为祖国争光的中国女排……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诠释着“青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年轻”不是青年站在文化高地洋洋自得的资本、也不是无所作为顾影自怜的借口,而是敢作敢为、拼搏奋斗的责任与动力。“虽千万人吾往矣。”青年不该被“后浪”的标签束缚,成为茫茫时代中随波逐流的一抹,而应乘长风破万里浪,以己之力推动时代前进。

因此,与其看《后浪》,不如思“破浪”。毕竟革命人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来源:红网

作者:潘信林 刘馨遥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5/11/719502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