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铁的安全与效率,不能通过“白名单”平衡

来源:红网 作者:王亮 编辑:陈乘 2020-05-25 09:39:24
时刻新闻
—分享—

全国两会许多提案是社会大众都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先进建议建立地铁免安检“白名单”,引发热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效率成为一个显眼的词汇,尤其是上班族,通勤时间也是大家非常在意的一个问题。地铁出行作为一种通勤方式,已经越来越普及,但有时地铁安检却极大地拉长了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尤其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更有人戏称地铁只要坐两站,排队安检两小时。本身就拥堵的地铁站,通勤高峰期,安检给人带来了另一种“排队式拥挤”。

王先进委员的提案反映了一个切实问题:如何兼顾效率和安全。

安检之于安全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虽说我国社会安定,但是防患于未然总是没错。矛盾在于效率和安全之间该如何平衡。安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安全,但是安检时排队拥堵也是一种安全隐患,大客流通行与安检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安检投入成本高,标准不一,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一般。安检现状如此,应当予以提升、改进。王先进委员认为应当加强乘客信用体系建设,对乘客进行信用分级,建立安检“白名单”,对“白名单”乘客免检或抽检,对失信行为建立惩戒制度。

如果将“白名单”作为免检的标准,那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白名单”认定标准。是从来没有过犯罪前科还是没有过信用欠款还是没有过高铁霸座等行为的人群呢?“白名单”这种给每个人贴标签的形式,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且“白名单”不能保证一个人不会有极端行为。想通过“白名单”的形式减少安检次数,以此提高效率,再配合巡检、抽检等形式来保障安全,是一种思路上的创新,但是还是缺乏平等意识。对于平衡安全和效率问题的解决,治标不治本。

如果安检标准规范、合理,乘客真的会从心底里不希望安检吗?大部分人对于流于形式没有意义且浪费时间、精力的,都不会持肯定态度。从乘客的心理建设上出发,安检的形式无意之中给人传达一种社会安全感,或许未来能实现安全“免检”,但是不能用“白名单”来定义范围。安检部门应该要深刻反思自己的工作,安检工作不单单是为了提供就业岗位,更多的是防止那些小概率事件发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如何降低成本、尽量不干扰乘客高效地完成安检是未来需要探索的问题,不能仅通过一份“白名单”来解决。

来源:红网

作者:王亮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5/24/728625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