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年,76岁高龄的歌德回到魏玛,不再外出。从此,这位伟大的德国诗人、作家躲在自己的小屋里,专心于阅读和写作。他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在写作时,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打扰。
一天晚上,家人和上门拜访的客人都在等歌德共进晚餐,却迟迟不见他出来。儿媳奥迪丽觉得这样实在是怠慢了客人,便壮着胆子走进歌德的房间里。
此时的歌德正站在桌前,一副思考的样子,在他的面前放着好几支笔。奥迪丽胆怯地对歌德说道:“晚餐准备好了,大家和客人都在等您呢!”
没想到,话音刚落,歌德就发起了火,他生气地回应道:“你以为我会到每个等我的人那里去吗?如果要那样,这儿该怎么办?”歌德指着桌上铺开的那些纸张,“如果我赶不上时间,不抓住眼前的每分每秒,当我死了,没有一个人能替我做成我要做的!去告诉等我的那些人——晚安!”
奥迪丽吓坏了,赶紧退了出来,可刚走了几步又被歌德叫了回去。这次,他用非常和缓的口吻说道:“我的好孩子,一个还要努力工作的老人,不应该随便去讨别人的喜欢,若是他这样做了,那后世的人就不喜欢他了。”
从1825年到离世前一年的1831年,古稀之年的歌德先后完成了自己的自传《诗与真》,并且整理出版了他和德国另一位伟大作家席勒的通信,更重要的是,还完成了他认为自己“毕生的主要事业”的《浮士德》第二部——一部马克思、列宁等都无比推崇的世界名著,一颗闪烁在德国文学宝库里的钻石。
勤奋的歌德,一生共完成129卷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25岁完成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和82岁才全部完成的《浮士德》。
不随便去讨别人的喜欢,因为那会耽误我勤奋的工作。这就是晚年的歌德!
古今中外,芸芸众生,但凡有所成就的人,谁都惜时如金,哪有精力去应酬、消耗时间?哪有心情去计较、讨好别人?他们总是争分夺秒,一门心思、心无旁骛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而成为一代传奇!
实践证明,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坚持,越知道自律,越觉得人生太短、时间不够用,并不停地去探索未知领域;而层次越低的人,越是无端浪费时间,在迎来送往中忙不完的应酬,又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生怕得罪了谁,最终碌碌无为、一无所获。
但丁曾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就是告诫我们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要刻意去讨好别人,而要活出自我。因为回归自我,才是最好的人生。
网上有句话说得好:“你又不是人民币,做不到人人都喜欢你。”大千世界,每个人都不一样,有喜欢你的人,也一定会有讨厌你的人,人生苦短,我们不必让每个人都喜欢自己。
自己的人生自己决定,不要太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如果你做每一件事都要考虑到他人的想法,揣摩他人的心思,按照他人的标准和意愿来要求自己,那多累啊!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谁也不必讨好谁。人生路上,没必要活成所有人喜欢的样子,其实我们也永远活不成所有人喜欢的样子,只需要活出自己喜欢的模样就行了。
来源:红网
作者:吴展团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