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推动教授回归本科课堂要多管齐下

来源:红网 作者:王征平 编辑:张瑜 2020-07-06 20:44:20
时刻新闻
—分享—

高校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仅为77.11%,这是教育部近日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度)》中给出的数据。不到八成的比例与教育部此前强调的“确保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2018年6月,陈宝生部长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2019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透露,将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在学校连续3年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和副教授会被清理出教师系列。“确保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的呼吁不可谓不响亮,相关政策也不能说不严格,然而给本科生上课却仍然“必须推着走才能动”,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在笔者看来,问题就出在我们的高校教授们自恃教授身份,忘记了自己的“根”,忘记了自己的“魂”,忘记了自己的立身之本——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立德树人、为国育才。

与专业科研机构也会设立教授之类的专业技术职务不同的是,没有高校,没有高校学生,没有高校的课堂教学,又何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其他管理服务人员?因此,要确保“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必须引导高校教师提高认识,不忘所自,摒弃为科研名利而置本职工作于不顾的思想。

其次,确保“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必须建章立制并坚守底线。是人都会有惰性,都需要来自制度的鞭策,功成名就的教授们自然也不例外。教授们给本科生上课“必须推着走才能动”,一是因为制度不够完善,二是制度的执行太过柔性,三是上述两者兼而有之。如果能够以制度的形式突出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在职称评审和教师评价中的比重,并一以贯之地贯彻执行,教授们回归课堂又何须推着走?

最后,“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还需薪酬制度改革来强化。高等教育虽然不是什么经济活动,但打破凭职称、教龄、科研定薪酬的惯例也十分必要。在薪酬问题上必须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以按劳分配为主,以按要素分配为辅,彻底改变“论文发得越多、科研项目拿得越多,绩效就越高”,以科研为主的教师拿到的绩效甚至比以教学为主的教师高几倍的现状。

高校教授的第一身份是教师,第一工作是教书,第一责任是人才培养。给本科生上课,既是对高校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他们最本职的工作。推动教授回归本科课堂要多管齐下,从提高认识、完善制度、薪酬激励等方面打好“组合拳”。

来源:红网

作者:王征平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7/06/759945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