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豫章书院案还无法划上“句号”

来源:红网 作者:张隐曜 编辑:张瑜 2020-07-08 23:15:41
时刻新闻
—分享—

7月7日,豫章书院非法拘禁案宣判。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人民法院以非法拘禁罪,分别判处豫章书院理事长吴某豹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校长任某强有期徒刑二年七个月、安全处主任张某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教官屈某宽有期徒刑十一个月、教师陈某免予刑事处罚,驳回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罗某、陈某某、周某某的诉讼请求。(7月8日 环球网)

互联网的记忆还未淡去。2017年10月,一篇名为《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杨永信》的文章在网络上热传,文中披露“戒除网瘾学校”——南昌豫章书院体罚、殴打甚至监禁学生。随着媒体的调查曝光,豫章书院关门停办。而后,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一些学生向警方报案,此事逐渐进入司法流程。由于取证困难等原因,该案的进展比较缓慢,一度被检方退回补充侦查。

时隔近3年,眼下,该案一审的法槌终于落下。不过,该案都远未到划上“句号”的时候。从司法程序上看,据媒体披露,被告和原告放均存在异议,均有人表示要上诉。案件的最终结果,在进入二审后才能敲定。另一方面,即便司法追责完成,也只不过算是惩治了部分作恶者。另一半作恶者——家长,若不能自省其过,司法惩治变会陷入扬汤止沸的困局。

复盘豫章书院一案,其遵循的仍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逻辑。若非家长们认可“暴力戒网瘾”,亲手将孩子送入虎口,豫章书院何以能生存,吴某豹等何来作恶的可能?事实上,据媒体报道,有的家长十分支持学院对学生施暴——“家长主动申请让山长打龙鞭,开口就是二十下。学校都看不下去了,后来减到六龙鞭”。对这类家长而说,不痛不痒的禁闭,恐怕就更在其“认可”范围内了。这恐怕也是为什么,当年豫章书院停办后,有家长拉横幅以表支持,呼吁该学院复学。

“暴力戒网瘾”学校并不少见。豫章书院案曝光后,武汉新长征艺术培训学校、山东雅博教育培训学校、合肥正能教育学校等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其情节如出一辙,殴打、体罚、虐待学生,有的甚至导致学生死亡。显然,“豫章书院”不止一家,但同时,支持“豫章书院”们的家长,也远远不止一个两个。

部分家长对暴力教育的迷信,恐怕是有着一定的历史文化根源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人才”,类似的观念古已有之,被不少人奉为久经检验的真理。环顾周身,也总会有人“现身说法”,以当下的洗心革面或功成名就,或肯定或赞扬自己此前所接受的“拳脚棍棒”。

不可否认,暴力的确能让人被驯服,甚至彻底改变行为模式,实现某种纠错效果,但同时,它也极易对人造成心理创伤。要知道,不同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不少家长往往只看到了暴力教育成功的一面,却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它酿成恶果的诸多事实。迷信于暴力教育,实际上无异于一场赌博——“赌资”是孩子的性格健康,更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一些家长迷恋于“暴力教育”,除了认知上存在误区,更为深层的原因,往往还在于自身的无知与懒惰。比如,有的孩子之所以有网瘾,常常缘于家长此前不负责任,缺乏对孩子的陪伴与沟通。但家长或根本未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或不愿耐心地去弥补所造成的恶果,动辄抡起棍棒,企图用暴力来实现对孩子的快速矫治。选择和寄望于暴力戒网瘾学校,事实上是这种无知与懒惰的延续。

杜绝暴力戒网瘾学校,执法司法部门要积极履职,依法问责施暴者,用违法必究的行动,形成惩前毖后的威慑力。但是,要让暴力戒网瘾学校丧失作恶的空间,还得家长们完成教育观念上矫正与进步。就此而言,豫章书院案虽然宣判了,但我们与暴力教育的对抗还无法划上句号。毕竟,那些将孩子送进豫章书院、送进暴力戒网瘾学校的家长,他们悔过改过了吗?还有其他家长迷恋暴力教育吗?答案,不得而知。

来源:红网

作者:张隐曜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7/08/760577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