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表格就业”的问题出在哪里

来源:红网 作者:赵耀世 编辑:陈乘 2020-07-16 18:04:12
时刻新闻
—分享—

教育部在工作中发现,有些高校存在毕业生就业虚假签约等行为。教育部强调,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数据弄虚作假,将对相关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保障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7月15日 中国青年网)

高校就业数据“注水”已不是新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部分高校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注水”力度有所加大,“虚假繁荣”带来的结果则是既伤了学校的“面子”,又侵害了毕业生的根本利益。那么,为什么禁令年年发,依然有高校置若罔闻、暗箱操作呢?

就业率与学校专业发展直接挂钩。按照有关规定,如果某一专业的就业率连续不达标,该专业就会面临“缩招”,甚至是“停招”的风险,而这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实际利益。所以,为了巩固利益最大化,部分学校在就业率上动起了“歪心思”,再加上毕业生为了能顺利拿到毕业证而选择了隐忍,“表格就业”现象就有了生存的土壤。

“表格就业”问题的出现,与有关部门的评价机制不健全也有关系。在专业评估和学校发展评估上,就业率往往被看作是一项重要指标。固然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育人质量,但只看数据不看实际的做法本身就有不科学。就业单位怎么样、薪资待遇如何、用人单位录用的评价是什么等等,这些都应成为评价指标。换句话说,毕业生的就业幸福度才是评价的落脚点。

事实上,问题的根源出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上。高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都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如果行政手段参与过多,只会限制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从人才价值和经济角度看,就业必须要走向市场化。高校要做的是,用更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此毕业生才会更有竞争力。

由此来看,要彻底根除“表格就业”现象,就必须消除覆在教育表面的浮躁,让教育真正回归本真。所以,在严查“表格就业”问题的同时,不能只将板子打在相关高校身上,教育主管部门也应理性思考,建立健全更为科学的评价机制。

来源:红网

作者:赵耀世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7/16/767662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