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增城实施的“看病不出村”受到欢迎。这一惠民善政,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贵之忧。值得一提的是,该政策还对医生质量、用药安全提出明确要求和标准。少花钱,看好病,需要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广东2277个省定贫困村村医都有了强力外援:AI医生助诊,远程医疗解难。(7月29日《信息时报》)
广东省实施的“看病不出村”惠民医疗工程受到欢迎:由以往“看病必须出村”变成了如今的“看病尽量在村”。为何有了这样的变化?原因不仅在于“在村里看病报销比例大”,更在于“在村里看病”与“到城市看病”,在医疗技术水平上的差距缩小了。虽然村医水平有限,但是有“外援”介入。AI医生与大医院的远程医生成了基层医生的“左膀右臂”。
“看病不出村”确实是一件大好事。但是,我们也需要关注另外一种现象,在一些地方“看病不出村”被滥用了,变成了“故意不让出村”。随着医疗事业的改革,如今提倡“尽量不出本地”看病模式,从上到下都在倡导“看病不出村”“看病不出镇”“看病不出县”。这种倡导的本义在于:要求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服务水平和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好的医疗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看病不出村”“看病不出镇”“看病不出县”的倡导是对的,这能够纾解“小病大看”的问题,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让大专家大医院能够有精力“看大病”。然而,实现“看病不出村”不能变成“故意不让村”,不能为了完成“看病不出村”等任务,让百姓病痛雪上结霜。
近日,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给某省省委书记留言,希望能解决转诊难,转诊报销难的问题。这暴露出的就是“故意不让出村”之类的问题,要么报销比例吃亏,要么办理转院困难。
“看病不出村”等虽是好事情,但要有一个基础,那就是要让专家下沉,技术下沉,设备下沉。当“小医院”也有“大专家”的时候,谁还放着家门口的好服务不用,非要往大城市的大医院去拥挤呢!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