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量化文明是对文明初衷的背叛

来源:红网 作者:周润哲 编辑:化定兴 2020-09-06 22:05:04
时刻新闻
—分享—

据苏州公安官方微信发文,从9月3日起,“苏城码”App上线“苏城文明码”功能。“文明码”可作为警示和惩戒综合文明指数低于下限人员的电子凭证以及外来人口积分入户志愿服务电子凭证。同时,文明积分等级高的市民将会享受工作、生活、就业、学习、娱乐的优先和便利。

这种“给文明评分”的形式的确是全国首创,不过问题也接踵而至:文明真的可以被量化吗?

众所周知,对于一场考试来说,主体部分无非三项:学生答题、老师监考以及老师批改。而这三项也正对应着“给文明评分”的三大环节:收集数据、监管平台以及制定标准。

收集数据时,如果试图将评分纳入公民日常城市生活轨道中,必然需要大量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以供评判。如今“苏州文明码”中的“文明交通指数”可由个人交通违法行为处罚记录、交通志愿执勤活动等因素决定,这是摆在明面上的、易于收集和判断的,但那些在暗处的、属于公民私人生活的信息该如何收集呢?再者,假使所收集的信息足够全面而准确,那么如何保证公民的隐私不被泄露?如果仅将公民的隐私权诉诸什么“不断完善的信息安全系统”等技术条件,似乎直接从源头上取消收集是更好的选择。

对于监管而言,让我们来假定一些情境。一位年轻人搀扶一位老人过马路,这似乎应该算入可加分的文明行为。如果两位年轻人各自搀扶对方家中的老人过马路,那这种情况系统该如何判定?如果一位年轻人花钱雇了一位老人,让他被自己搀着过马路,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处置?

显然,这种例子数不胜数。事实证明,积分制背后的得分机制往往有着数不胜数的漏洞,而限制漏洞数量的唯一途径是限制积分制的应用范围。换言之,虽然得分机制的完善能弥补一些漏洞,但仅靠得分机制的“打补丁”式做法永远无法解决漏洞,只不过是让漏洞出现在了更加匪夷所思的地方。“文明码”既然面向整个社会,其应用范围过于宽泛,那么如何监管“刷分”式行为甚至是“刷分”带来的地下利益链条,正是相关部门应当考虑的问题。如果没有相应法律法规等配套措施的跟进,只要有利可图,灰色产业的兴起速度将远超想象。

当然,“文明码”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仍然是积分的判定标准以及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抛开“文明的定义”等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不谈,文明行为被量化的直接指向是文明行为有高下之分,也就是说文明从此可以被“比较”。我们很容易模拟出一些难以比较的例子,比如给灾区捐款的富商和扶起倒地老人的高中生。文明的行为本应一律得到赞扬和鼓励,一旦量化后出现了高下,便将自发产生“鼓励高积分行为、放弃低积分行为”的导向,“勿以善小而不为”从此成为一句空话。当“文明码”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加时,人们必然会对高积分行为进行推崇甚至争抢,如此造成的混乱甚至不文明现象便又违背了“文明码”的初衷,陷入了无法挣脱的死循环。

或许将“文明码”作为鼓励文明行为的奖励机制之一是可行的。不过如果非要较真,一定要制定标准、量化所有文明和不文明行为,根据积分进行守信奖励和失信惩戒,将“文明码”彻底纳入城市生活体系,这似乎违背了倡导文明社会的本心。

来源:红网

作者:周润哲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9/06/827933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