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产业奖补金被冒领戳中考核痛点

来源:红网 作者:赵耀世 编辑:张瑜 2020-09-25 16:56:38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22日,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纪委监委通报了一起扶贫领域干部乱作为案例,该区大埠乡杨雅村党支部书记湛某青为贫困户虚报产业项目冒领奖补资金,受到党内警告处分。(9月25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尽管奖补金最终流向了贫困户,但湛某等人的行为依然属于违规冒领。根据相关要求,使用产业扶贫资金必须要突出增强“造血”功能。然而,在这起乱作为案件中受益的贫困户非但没有相应的脱贫产业,反而还能年年领取,这样的“好事”着实违背了精准扶贫的题中要义。难怪消息一出,老百姓意见很大。

基于违规事实,湛某等村干部受到不同程度处罚,合规合法。但是,在为此案件盖棺定论的同时,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产业奖补金这么容易被冒领?难道是村干部的“手段高明”?显然不是!之所以出现连续被冒领的问题,主要在于考核方式过于机械,考核程序流于形式。试想,倘若产业奖补金使用程序规范,又有相应的督查检查,怎会留下被觊觎的空间?

村干部乱作为的动机之一是为了完成考核任务。对贫困村发展产业情况予以考核,目的在于鼓励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扶贫产业,这也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但是,走样的扶持过程必然会影响到出发点的精准。由于每个村庄的贫困情况不一,产业发展程度也有差异,要用资金扶持,必须要拿到第一手翔实的资料,然后对标对位精准发放。遗憾的是,当地并没有严格规范产业扶贫资金投向。

按理说,每一笔产业扶贫资金的投放都要做到阳光透明。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情况、投放资金额度等都需要及时公开,接受公众监督。然而,杨雅村的群众对这项奖补项目并不知情。正是资金发放和入户两端缺少监管核查,造成了产业扶贫资金未能与贫困村贫困户实现精准对接,这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履行主体责任不认真问题,需要从严整改。

产业奖补金属于专款,其使用必须要瞄准贫困村贫困户,突出扶贫效应。如果考核不严,任由“跑冒滴漏”现象暗生,那么很容易削弱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因此,借此案警示,用好考核“指挥棒”显得尤为重要。

来源:红网

作者:赵耀世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9/25/839052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