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夺冠”为何没爆火

来源:红网 作者:贺昊 编辑:张瑜 2020-10-02 16:26:31
时刻新闻
—分享—

说实话,原本对“夺冠”抱挺高期望的,毕竟中国女排是年龄如我一样的中国人,从小学一直到今天近40年的偶像。女排虽有波折,但似乎总能涅槃,于我们在生活里,工作中的意义真的非同小可。

对女排精神的诠释,最广为接受与认可的是“顽强拼搏”,但何以女排这一集体项目可以真正做到“顽强拼搏”并屡次登顶呢?原本希望电影“夺冠”能尝试对此做个诠释。可惜了。

影片没有爆火,笔者认为可能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很好地诠释出女排精神的真正内涵,并且,在时间序列中,前后还似存在某种对立。在“五连冠”时代,女排精神的内核是“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这句话直白点说,就是集体主义,这固然是集体项目的精神基础,但与女排精神相比,明显单薄得多。在“郎平”时代,女排精神的内核成了“你自己是怎么看待排球的?”,这彰显了个人主义,为了凸显这种新时代的某种潮流,郎平还喊出了“我这次就一意孤行了”。个人主义在中国,甚至在当下很多集体运动项目中都实际存在,比如强调个性,允许文身等,但都并未改变那些集体运动项目的精气神和比赛成绩。也就是说,影片虽然在迎合所谓的潮流,但离广大观众所认同的女排精神差距甚远。可以说,强调个人主义,是这部影片没有现实基础的并不成功的尝试。同时,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在集体中如何共存,影片也未给出合理的诠释,从某种意义上说,前后的不协调,真的直接就弱化了影片在女排精神上的阐释力。当然,这中间也不是没有亮点,对女排姑娘的顽强,黄渤饰演的角色,对着一面墙的实景演说,反倒让人感到信服。不过,那是对老女排。

影片之所以未能很好地诠释女排精神,与影片的整体定位有关,虽然片名从最初的“中国女排”改为了“夺冠”,但更为贴切的片名应该叫“郎平传”。影片基本是围绕着郎平的从稚嫩到成熟的成长、蜕变这一过程展开的,对郎平的刻画相对丰满。这也注定了影片无法再完备地诠释女排这个集体40多年的发展与涅槃。可以说,郎平固然是中国女排中重要的一员,甚至是关键的一员,但还绝不能与中国女排画等号。

也正是基于以郎平的职业生涯为主线,因此,影片所选取的素材,其与真实感受过的观众是存在距离的。比如,81年日本世界杯,最为激烈的并不是中日之战,而是中美。在那个时代,与日本的比赛,并不能吸引全中国观众的目光:日本还是弱一些。同一时代秘鲁世锦赛的九连胜夺冠也为人们津津乐道。而04年奥运会与俄罗斯队决赛的精彩刺激翻转程度,可以说与16年的中巴之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中美08年之战,其反响倒不如影片描写的那么强烈,而且,第三名的成绩,客观地说,已经是不错了。连续两届奥运会,一金一铜,已是创造纪录。毕竟中国之前也未有过奥运会蝉联冠军的历史。

上述这些,再加上囿于技术条件,比赛还原的真实度还有待提高,加之当下比赛实况录像已经随处可见,靠比赛来吸引观众也力有不逮,而比赛的场面占了影片相当大的篇幅。

倘若剧组再多花点时间,不是赶时间凑热度,倘若在比赛场次上再做些有目的地甄选,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对女排精神的深入挖掘与刻画上,可能影片的受欢迎程度会更高。在当下这个生活压力大、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无论是企业、机构还是个人,其实都需要有种精神来武装自己支撑自己,这本就是这部影片最大的卖点和社会接受度。没有抓住,没爆火,真的是可惜了。

来源:红网

作者:贺昊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0/02/846818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