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定要给学生的思想和情绪留个“出口”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张瑜 2020-10-16 20:58:13
时刻新闻
—分享—

大连理工大学一研三学生在凌晨2时留下“云告别”,次日上午校方宣告该生在实验室自杀身亡。已经披露的事件过程表明:研究生寻死是因为自认为自己已是一个“太笨”“太懒”的无用的人。与其他研究生出意外是因为导师不良或苛刻不同,该生导师并无大的不妥。但是,从事情的发展演变,直到最后关头,遗憾没有看到导师和家长“拉一把”的影子。

为此,我想起另一个研究生今年6月份毕业之前的一段经历。

与自杀研究生因回避找工作难而读研不同,他是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保研,进入研三后,已经是G姓导师很信任的助手,经常受导师委托做项目研究和实验组的具体牵头人。

突然有一天,研究生给妈妈打电话,称自己患了抑郁症,决定休学一年。正准备迎接“秋收”的妈妈大惊失色。经与家人商量,妈妈做了两件事。一是初步了解到,儿子认为快毕业了,自己专业基础知识并没有学好,眼前的毕业论文压力很大,需要通过休学调整一年。二是及时赶到学校与从未见过面的导师见面。没想到G导师很年轻,正是他,让妈妈压力山大的心情顿时有些释然。

原来,该研究生想休学的主要原因是,研究生同学大多找到了很体面的工作,有的甚至手上握有两个“选项”,而自己由于阶段性放松和其它原因,不仅毕业论文遇到困难,而且一时还没有中意的毕业去向。觉得作为一名牌大学研究生,这样虎头蛇尾,不好向寄予厚望的家人们交待,但又不好明说,所以决定以抑郁症之名用休学过度来解决这人生大难题。

但是,这样高学历的人,竟然不知道因病休学是有严格条件和规范程序的,也觉得不好面对老师的他,想要家长替自己出面,生病了嘛。可想而知,每个人在一事当前都会有某种盲区,如果不冷静就会作出错误的决定。

分析到孩子想休学的真正原因,导师胸有成竹地给家长交底,该生不论是毕业论文还是专业基础知识,虽然目前有一定困难,都不会成为按时毕业的拦路虎,找个好工作也不是没有了机会。可见,研究生对自己的悲观估价是个误判,情况并不是如此糟糕。

“学生出现这个情况,我也有责任。我一直以为他毕业和找工作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平时学习和工作见面多,对他的思想和情绪最近关注和过问比较少。”导师一再以自责的口吻说。与媒体和社会上不断传出的“不良导师”不同,这名导师面对家长竟然主动承担了学生出状况的责任,一名理工科导师有如此情怀,这让忐忑不安的家长更感意外。

必须补充的是,导师与家长的“会诊”,因为决定一个学生的命运,学生的几个家人把导师请到环境较好的咖啡店商谈,是诚恳求助导师帮助,结果让导师给抢着买了单。小处可见,导师在学生家长面前是怎样在摆自己的位置,在“问题学生”面前是怎样的担当。

之后,家长与导师联手,稳定了该生的情绪,尤其是导师在毕业论文和找工作方面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与支持,研究生重回学习正轨,论文、毕业和就业,一个学年之内都如期完成。

这位自称“抑郁症患者”的研究生本身有些内向,会不会真的抑郁,如果没有这位导师的责任担当,其发展走向及后果,也细思极恐。

结合那位自杀研究生的遗书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不管确实优秀还是貌似优秀的高学历者,都有可能存在一叶障目的盲区和一时糊涂的冲动,需要老师和家长在关键时刻指点迷津。尤其是在成功和励志教育氛围下成长的“好孩子”,往往完美主义(对已或对外)就成了他们人生的迷雾。

现在的年轻人,也许没有接受指点和帮助的自觉,但密切接触的师长,在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及交往中,一定要留心给学生的复杂思想和负面情绪留下一个“出口”,这“出口”也许就是一种转机。“出口”要么在老师或家长这里,要么在亲戚或同学这里,发达社会应该还有成熟的心理热线之类的公益服务。在这些群体中,最好要有“小角度”理解互动的知己或专业人士,在特殊情况下会有特殊作用。

自杀的研三学生,虽然有无限大的网络作为负面情绪“出口”,可惜不算“有效出口”,数万条留言,竟然没有一条能够变成阻止悲剧发生的杠杆。且不要说该生经历过课题实验长期受阻的煎熬未得解脱,即使在他人生最绝望的穷途末路,家长没有出现,与该生有最直接关系的导师也没有出现。至少有几个小时的空间,让一个明确发出轻生信号的年轻人,仿佛从容走向了完全不必要的死亡。这怎不让围观者扼腕叹息。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0/16/848966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