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给流浪“无名氏”名分凸显城市文明

来源:红网 作者:陈庆贵 编辑:化定兴 2020-10-19 17:05:18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天津市民政局事业处从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总队领取了193名流浪乞讨人员落户通知书。这193名“无名氏”,自身表达能力存有障碍,经多方寻亲无着,成为长期滞留在市、区救助管理站内的特殊困难群体。落户后,他们将纳入到天津市保障体系进行安置,从此有了身份、不再漂泊。

法治时代,依法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益乃基本文明。2015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解决了包括流浪乞讨人员在内的无户口群体落户政策障碍。嗣后,多地相继出台实施细则,其中就含新增“无法查找身份信息的滞留流浪乞讨无户口人员”类型,完善了救助流浪人群的制度性设计。让流浪乞讨“无名氏”落户有名分,显然是依法维护人权的文明行为。

以人为本,扶危济困,乃城市精神文明核心要义。流浪乞讨人员也是人,现代文明城市,除了责无旁贷负有依法保障他们享受与正常人一样合法权益的公共责任,同时还肩扛义不容辞出手施救帮扶的道义义务。如果说,为城市发展洞开人才落户绿色通道,彰显的是城市海纳百川的包容襟怀和开放气度;为保障困难群体权益开辟“无名氏”落户特殊通道,则折射城市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和善政伦理。

“饱汉不知饿汉饥。”现实中,部分流浪乞讨人员找不到户籍,成为事实上的“黑户”和城市“多余人”,他们“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更遑论享受依附于户籍的医保救助等权益。试问,设若流浪乞讨人员得不到妥善安置,任其像幽灵一样游离于社保救济体系之外,游走于夜深人静街头巷尾,城市会有真正安宁和谐吗?从某种意义上说,给予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存保障,让他们告别沿街乞讨“吃千家饭”的命运,就是让城市平安让市民乐业,这本是现代城市文明题内之义。

能否将符合条件流浪乞讨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既是检验社会救助安全网密实牢靠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从长计议,于制度层面构建常态化机制,促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就是建设让公众有感知有温度的制度文明。作如是观,此番天津相关实施意见明确落户程序规定,对于各救助管理站救助的,经全国救助寻亲网寻亲、媒体登报寻亲、DNA血样采集比对、人脸识别比对方式寻亲无果满3个月的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予以办理在津落户。一方面保证了有限资源用于确须救助群体,再一方面规避了心术不正者浑水摸鱼。

来源:红网

作者:陈庆贵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0/18/849279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