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有学生反映,吉林长春大学学生会一学生干部,在点名后爆粗口、耍官威。该校学生工作处一工作人员称,事发当天已知道此事,并已进行了处理。
不得不说,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的“杨主席也是你们直接@的?”到四川理工学院的节假日要给主席发祝福,写错名字罚抄名字50遍,大会作检讨,再到吉林长春大学干部爆粗口的事,班干部、学生干部耍官威可以说屡见不鲜。
之所以会如此,很多人认为是受了“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不能否认,这确有道理。不过,笔者倒以为社会风气终究只是外因,很多班干部在最初的时候其实也是兢兢业业地为同学服务的,之所以后来官威越来越大,归根到底恐怕还是因为自身所掌握的权力不断变大且不受监督,所以他们才无所顾忌,无所敬畏。
首先是权力大。很多人都以为班干部终究是学生,能有什么权?但实际上大学期间,班干部或者学生会干部在评奖评优、人员录用以及晋升上有着不小的决定权,而且据笔者的亲身经历来看,大学期间,辅导员、班主任、相关负责老师很少直接和同学见面,大多要靠班干部从中联络汇报情况。因此,相较普通同学,班干部跟老师接触互动更频繁,更受信任,也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最终决定人的看法态度。这些就导致如果一个同学想要在相关组织有所发展,就必须先和学生干部处理好关系,以此换取他们在关键的时候投自己一票,帮自己在老师面前美言几句,这难免导致某些干部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高人一等的心态。
其次是权力不受监督和制约。一些学校的班干部选用、晋升制度并不完备,相关条件比如:综合表现、工作态度也非常主观,再加之班干部本身心态还不够成熟,这导致很多时候他们会依据自己好恶、关系远近来做决定,那这自然是和班干部关系越好的同学越受益,越远的就越吃亏。更关键的是大学阶段,组织社团都相对独立自由,即便有不公,同学也很难找到投诉的渠道,这无疑助长了一些干部的嚣张气焰。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光靠说服教育显然是不够的,最好的办法还得约束他们的权力。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备班干部选拔晋升标准,明确其服务者的定位,同时要对干部的工作成绩进行量化并且要进行定期考核,以确保干部都较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在学校的晋升上,我们除了听取干部的意见,不妨也多听听普通同学态度看法,以此更全面了解一个人的工作能力,道德品性,保证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总之,大学就是走入社会的预演。这里的处事原则、规则制度会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因此,对于班干部耍官威的事情,我们非但不能以为这只是学生间的事等闲视之,相反应该严肃对待,让学生们更好地明白当干部的初心、做人的准则。
文/王紫暄(北京工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王紫暄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