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北新区邀请市民参与南京市高质量发展成果的满意度调查时,只让人回答“满意”、而不让人模糊回答的做法,令其陷入了“满意度诱导造假”的质疑。
虽然当地的相关部门站出来,进行了解释,但无论怎样解释,当地通过设置“标准答案”的方式引导被调查者统一口径,为自己拉票的行为难以摆脱群众“被满意”的嫌疑。仔细想一想,这样自欺欺人的做法,确实没有多大意义。
政府部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所当然地该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然工作为了群众,那么评价的尺子就应该交给群众,让群众在没有受到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遵循自己的内心,给出自己想给的答案。这样满意的调查,才真正清楚某一项工作,群众到底是不是真正满意。如果群工作让众满意,就继续发扬;如果群众不满意,就改进方式方法,更加努力地服务群众。
这就是说,满意度的调查本就是一个问计于民的好方式,是为了听到群众最真实的声音,是为了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等作为衡量一个部门、一项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要让这个标准不走样,要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一个“不满意”都是弥足珍贵的,都为政府部门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这对政府部门改正问题,求得群众满意大有益处。
如果满意的调查存在“表面文章”,存在群众“被满意”的情况,这就可能让一些问题被掩盖,一些党员干部就可能把错误的东西当“宝贝”,还可能乐在其中,以为自己的工作群众很满意。而且,这样的行为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挽回。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来源:红网
作者:李瑛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