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造“金课”,助力大学回归育人之本

来源:红网 作者:孔德淇 编辑:张瑜 2020-12-18 16:02:59
时刻新闻
—分享—

你上过这些“金课”吗?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示了2020年度一流本科课程拟认定课程615门,其中线上一流本科课程7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206门,线下一流本科课程330门,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37门。这批被喻为首批“金课”的本科课程覆盖广东大部分地市和本科专业。(12月17日 广东省教育厅网站)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高校的通识课程因人而设、技术含量低,没有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被称为“水课”;很多学生为了推高平均学绩点,抢着上容易通过且给分高的课程,选了课并不认真学,被称作“上水课”。长此以往,大学通识教育可能变成“鸡肋”——越是水课,选课人数越多,真正有深度、有内涵的课程反而乏人问津,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影响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

淘汰“水课”已成为地方政府、高校等社会各界的共同认识。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硬规矩。此次广东“反其道而行”,通过公示一流本科课程,树立“金课”标杆,提升课堂课程质量和人才培养效能,有望一改部分高校“轻教学、重科研”的现状,助力大学回归育人之本,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金课”的公示对本科生群体提出了较高的标准。所谓“金课”,指的是有一定难度,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的课程,具备一定的高阶性和挑战度。随着“金课”的尘埃落定,课程教师对于课堂设计的投入将显著提升,高校对于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也将进一步优化,这将倒逼广大学生在学习上更投入,对待课程更上心、面对考试更用心。

打造“金课”、淘汰“水课”,让教学活起来,也对广大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期待、注入了更多动力,鼓励他们在课程设计、讲授、考查上下功夫,在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上花精力,从而做到用心打磨课程、潜心钻研教学、静心陪伴成长。

大学课程建设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但就目前而言,推动“金课”成为学校育人文化的常态,还任重而道远,亟须高校一方面鼓励院系重视教研活动,推动教师认真对待课程教学,主动拓展学术与行业、产业的对话和沟通渠道,将科学前沿和社会需求及时反映到课程内容中;另一方面提高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要求,集中清理一批质量不高、不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通识课程,完备制度建设和评价体系,改变学校传统的行政评教和学生评教模式,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考试为中心到学习为中心、学科为中心到专业为中心的三个转变,让教师有教育荣誉感,不被严苛的教学评价和功利的办学追求左右。

以“金课”建设严格课程教学、推进课程改革,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强化教育教学的地位,完善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治理体系建设,才能真正提升大学育人“成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国梦实现提供人才支撑。

来源:红网

作者:孔德淇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18/871175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