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理性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就业标配

来源:红网 作者:赵耀世 编辑:张瑜 2020-12-18 16:02:52
时刻新闻
—分享—

对于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今年的就业季显得更加具有挑战性。提早规划职业生涯、积极参与招聘活动,不少大学生选择在秋招时就提早拿下offer;也有大学生不再盲目跟风追逐“铁饭碗”和“一线城市”,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在基层创出天地。(12月17日 中国新闻网)

根据报道,受疫情影响,不少毕业生在择业上开始回归现实。这里面固然有些许无奈,但要清晰地看到,“先就业再择业”正逐渐成为共识。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这场疫情成了理性就业的拐点。相信在“后疫情”时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浮躁,走向正确的就业道路上来。

近年来,毕业生在择业上偏向于追逐理想。都想奔向大城市,都执着于光鲜岗位,但“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如果自身能力有限,那么伴随而来的必然更多不适应或烦恼。尽管我们经常讲理想要高于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盲目追求。事实上,找到合适的岗位,沉下心来认真工作,才华是永远不会辜负青春的。

2021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为909万,再加上受疫情影响还未就业的人数,明年的就业形势堪称严峻。不过,毕业生要找到合适的岗位,并不是“难于上青天”,这缘于不少地方仍然“求贤若渴”。比如,江苏省13个设区市和省各有关单位首批提出的人才需求数量较去年同比增长27.5%,这显然需要毕业生根据自身情况早做准备,早做理性规划。

同时,理性就业也应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就业标配。就业不再是找到一份工作那么简单,毕业生需要迅速完成角色转变,对事业发展有一个清晰、理性的定位。对毕业生而言,年轻是优势,但工作经验是短板。毕业生需要沉下心来,主动接受基层锤炼,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而这本身就是需要树立的正确择业观。

当然,政策服务还要跑在毕业生的前面。相关部门除了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外,还要多从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空间上狠下功夫。这对不少地方而言,也是急需补上的短板。所以,让理性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就业标配,还需做强优化服务的“乘法”。

来源:红网

作者:赵耀世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2/18/871175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