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别用奇葩校规给学生再上一道枷锁

来源:红网 作者:尹凯 编辑:张瑜 2021-01-29 22:16:28
时刻新闻
—分享—

文/尹凯

河南鹤壁高中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则违纪通报迅速在朋友圈刷屏了,该通报公布了数十名高三学生不同程度的“违纪”情况,还写出了学生的姓名和所在班级。罗列出的违纪情况包括:哈欠不断、抹护手霜、在腿上放棉袄……这些理由简直令人啼笑皆非。不出所料,这篇文章发出后,迅速遭到了全网黑,文章也被迫删除,但此事背后折射出的教育症结亟待反思。

首先,教育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弹性空间。学生在学校遵规守纪无可厚非,但至于那份通报中提到的“坐姿不端”“上课五分钟未进入状态”等问题,则完全依托于监控人的主观臆断,学生因为这些自己甚至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被全校甚至全网通报批评,势必分散学习精力,心态也会受到极大影响。而学校打着“一切都是为你好”的旗号,实际上却在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举动的确不够人性化。毫无死角的监控,让学生成了犯人,只能徒增许多无形的压力,从而导致其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对于犯错的学生惩罚应适度。《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指出,教育惩戒要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通报中对于学生腿上放棉袄、抹护手霜等问题的处罚明显严重失当。那么对于学生携带智能手机、迟到、打闹等问题做出通报批评的处罚是不是就合理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学生在学校违纪,校内批评即可,没有必要发到公众号上闹得全网皆知。未经同意将学生姓名和班级挂到网上的行为也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最后,教育应该给学生一点温情。无论是自嘲还是被黑,学生历来有“考试机器”之称。这样的称号对于学生来说,未免太过沉重。在题海战术的打磨下,他们尽最大的限度压缩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牺牲掉睡眠和娱乐时间,整日除了考试就是背书做题,几乎感受不到“自我”的存在。高三的学生更是被一次次的模拟考试、成绩排名压得喘不过气,而学校在这个紧要关头却仍然把学生当成机器来管,根本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当监控人看见学生那些不专心的小动作时,能不能转告老师,让老师提醒学生一下呢?希望经过此事后,学校能适当对学生做出心理疏导,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度。

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好的教育是感召,是感化,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而不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强制。

来源:红网

作者:尹凯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1/29/896443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