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卖小哥”表述不妥,莫让女性劳动者隐形

来源:红网 作者:王心慧 编辑:张瑜 2021-03-12 21:44:46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计划系列评论.jpg

3月10日,凤凰网发布了一则名为“建议强制平台为外卖小哥买意外险 警惕外卖行业只拼速度的恶性竞争”的报道,评论区却“翻车了”,这是为何?原来,有不少微博网友对报道中的“外卖小哥”这一叫法产生了质疑:“外卖骑手有男有女”,“只有外卖‘小哥’吗?女性外卖员呢?”很显然,在这样的称呼下,女性劳动者被隐形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春节期间,阅读量达2亿的话题“百万名快递小哥春节不休假”,在媒体的报道中,也频繁出现“快递小哥”一词,如“上海超10万名快递小哥春节不打烊”,“快递小哥就地过年春节不打烊”等。2020年7月,有媒体对九家快递公司的性别规范语言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发现仅有两家使用了“快递员”这样的中性表述,其余七家快递公司在官方微信小程序或公众号中,均使用了“小哥”或“快递小哥”表述。以上均说明着,媒体、企业的“性别敏感度”有待加强。

忽视女性劳动者,也是性别歧视的一种。使用“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词语,默认从业者皆为男性,会加深性别刻板印象,抹杀女性劳动成果,恶化女性就业环境,造成女性从业者“不被看见”。

女性劳动者隐形,“功”且看不见,苦痛更如何?未被尊重的前提下,怎么谈权益保障?疫情初期,女性医护者的生理需求被忽视就是印证。在公共领域,对女性劳动者的关注度缺位,不仅使她们的劳动付出没有得到尊重,更使得她们的诉求得不到重视、权益得不到保障。

打造性别用语规范的舆论环境,意义不仅在于改善性别偏见、破除刻板印象,还在于提高女性的“可见度”,让女性困境走入公众视野,使女性议题获得更多讨论度,从而推动女性权益保障进程。

习惯使然并不是借口,女性生存与发展环境的进步,“一个词都不能少”。不妨改用外卖员、外卖骑手、快递员等中性语言,看见“半边天”,看见女性劳动者。选择性忽视不可取,“小哥”统称该休矣。

文/王心慧(湖南科技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王心慧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3/12/908739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