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维扬书生
这两天,一个失物招领,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内论坛上闹得沸沸扬扬,只因为拾取者使用了中英双语,就被部分校友戴上了“崇洋媚外”的帽子,甚至性别也被默认为“女生”。
3月12日,自称拾取者的网友“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发布长文解释称,自己是一名大一男生,看到iPad Pro内语言设置为英文判断失主可能是留学生,故发布了双语失物招领,只是出于热心,没想到因此遭遇了“网暴”。(3月14日 澎湃新闻)
人们不禁要问:双语失物招领真的与“崇洋媚外”无关吗?
近几年来,国内不少高校出于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考量,盲目引进外国留学生,少数高校犯了崇洋媚外的老毛病,不顾本国教师和学生的感受,给外国留学生提供的超国民待遇,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山东某985高校按1:3为留学生配备女学伴;某知名高校游泳池只许留学生进入;一些学校在疫情后,要求返校的中国学生给留学生打扫宿舍卫生……
高校招生时的这些崇洋媚外的做法不但与建设双一流高校渐行渐远,也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提交了一份标题为《关于规范外国留学生招生政策防范国际高考移民的建议》提案,并质疑“中国高校教育到底为谁培养人才?”
毋庸置疑,我国高校给予外国留学生超国民待遇,本质上就是一种崇洋媚外,此举也引起越来越多国人的反感,正是在这一语境下,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那位好心写双语失物招领的大一男生才被骂“崇洋媚外”,并被怀疑想借此结识留学生,并批评他态度“太热情以至于有点卑微”。甚至有人主观认定捡到ipad的同学是个女生,并讨论其失物招领的内容是否呈现出“媚态”。更有甚者,批判拾取者展示出了“某些中国人的劣根性”。
大一男生的一则双语失物招领启事,虽然无关“崇洋媚外”,却揭开了高校在建设双一流高校时暴露出的“崇洋媚外”倾向,正如网友所指出的那样:大学排名,是靠实力,而不是靠卑躬屈膝和用金钱用超国民。高校最需要做的是取消外国留学生的超国民教育,并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民族自信和民族自尊。
来源:红网
作者:维扬书生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