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洛阳牡丹花红绿灯,是否过于标新立异了?

来源:红网 作者:徐杭艳 编辑:张瑜 2021-04-10 22:14:20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计划系列评论.jpg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河南洛阳的牡丹桥南,部分路口的红绿灯变成了牡丹花形状,斑马线旁也盛开着一朵朵娇艳的牡丹。“红牡丹停,绿牡丹行”的创意深受当地市民好评,也赢得了不少网友的点赞。但也有人表达了隐忧,司机的注意力可能会被分散,牡丹花红绿灯是否过于标新立异了?

其实,在《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16)和《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11)的规范性文件中,并没有对信号灯图案的强制性规定。其次,牡丹花红绿灯仍然采用了红灯、绿灯、黄灯的基本色彩信号,保证了红绿灯的提示性和警示性。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已经成为了洛阳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牡丹茶、牡丹酥、牡丹园,牡丹造型的电线杆、井盖、栏杆等,都让这座“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焕发着勃勃生机,千年流香。在第3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的特殊节点上,牡丹花红绿灯的创意设计更显意蕴悠长。

洛阳的创意红绿灯也并非特例。2020年七夕期间,在长沙五一商圈步行街周边,交通信号灯的红灯,也被临时改造成了“爱心”形状,公安交警借传统佳节发出了“爱TA就护TA安全”的倡议,呼吁市民遵守交通规则,把安全和爱带回家。这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强化了市民的交通法规和文明出行意识,进行了良好的交通安全宣传。

在通常情况下,人直接通过视觉来分辩物体,因此物体的颜色、形状和文字最容易产生区分,许多设计也都遵循这样的规律。但交通信号灯仅靠一种形式进行提示是不完善的,颜色、形状、文字、声音等多种方式的应用能够产生更好的警示效果。比如颜色和人形结合的红绿灯、便于色盲患者识别的多形状红绿灯,以及倒计时、沙漏、声音等元素添加的多样形式。在提高路况安全方面,推陈出新的努力从未停止,公众不妨积极看待。

文/徐杭艳(郑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徐杭艳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4/10/91734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