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许渊冲:中国诗歌走向世界的百岁推手

来源:红网 作者:郑延国 编辑:化定兴 2021-04-19 09:06:14
时刻新闻
—分享—

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诞生于1921年4月18日,今年整整一百岁。老人家一生译著等身,其中最耀眼的业绩便是将中国诗歌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让五湖四海的外国读者能够顺畅地领略中国诗歌的文化之美。

许渊冲翻译的中国诗歌,古迄《诗经》,今至《毛泽东诗词》,跨度三千多年,出书百余本。唐诗英译三百首,宋词英译三百首,元曲英译三百首,汉魏六朝诗英译一百五十首,元明清诗英译一百五十首。此外,还有《楚辞》《西厢记》《牡丹亭》等名著的英译法译。如此惊人的翻译数量,实在让人叹为观止。这些译作凸显出许渊冲先生不愧为中国诗歌走向世界的强力推手。

许渊冲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大学一年级时,便开始从事翻译,其时刚好十八岁。他将林徽因的一首现代诗《别丢掉》译成英文,发表在《文学翻译报》上,迅速获得了老师与同学的好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与诗歌翻译结下了不解之缘。

许渊冲进行诗歌翻译有自己的两大理念,即“译诗六论”“译诗三美”。“六论”指翻译中的“译”包含着六个字,即易也,一也,依也,异也,艺也,怡也。易,指原文转变为译文;一,指原文与译文的统一;依,指原文是译文的依据;异,指译文可以标新立异;艺,指译诗是一种艺术;怡,指译诗应当使读者感到怡然自得、心旷神怡。睿智的许先生巧妙地运用六个与“译”同音的字,将译诗这件事解释得明明白白,通明透亮。

“三美”指的是译诗必须具备“意美、音美、形美”。所谓意美,是指译诗应像原诗一样感动人心;所谓音美,是指译诗应像原诗一样韵律悦耳;至于形美,则是指译诗应尽可能地保持原诗的形式,能予人以悦目的感觉。比如他将唐人李白的名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翻译若是:My friend has left the west where the Yellow Crane towers, For River Town veiled in green willows and red flowers. His lessening sail is lost in the boundless blue sky,Where I see but the endless River rolling by.

细细比照原诗和译诗,不难发现,“三美”无不体现在起伏高低、迤逦曼妙的西方文字之中。毛泽东诗作中有名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许先生大胆落墨,将“不爱红装爱武装”译为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他指出powder有二义:一为涂抹脂粉,乃动词;二为硝烟火药,系名词。face亦有二义:一曰面对,乃动词;二曰脸孔,系名词。显而易见,许先生的译文内涵是 “宁愿面临弹雨枪林,不肯对镜抹白涂红”,堪称与毛主席原诗的本意分外相近。

许渊冲翻译中国诗歌之所以如此成功,源于三点。一是年轻时打下了坚实的中英文基础。南昌故郡,六年中学;西南联大,五年本科;英法两国,三年留学。刻苦读书,耕耘昕夕,基础焉能不牢。二是以“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坚守在翻译这块园地上,从不动摇,从不改变。三是师友的不断鼓励和鞭策。老师中,顾毓琇赞其译诗“押韵自然,功力过人”;钱锺书夸其译诗有如“如羽翼之相辅,星月之交辉”,有如“十八般武艺之有双枪将,左右开弓手”。同学中,杨振宁称其“尽力使译出的诗句富有音韵美和节奏美”,将“不可能做好的事”做得完美无缺。友人中,萧亁称其“精密深湛,没有浪费纸张的空白”。显而易见,这三点恰似三股强大的推力,成就了一位蜚声环宇独占鳌头的中国翻译大匠。

我与许渊冲曾有过一次通信之缘。那是多年前,自己因无法得到他英译的《毛泽东诗词》,便驰函向他请教,他立马作复,令我如愿以偿。每每回忆此事,我的心中总是揣着一份感激,充满一股暖流。今逢许渊冲百岁寿辰之际,我跂足眺望北国,衷心祝福老人家鹤发童颜,宝刀不老,笔耕不止,新译不断。

来源:红网

作者:郑延国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4/18/919788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