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效国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上,校长邱勇回顾了学校11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邱勇在致辞中表示,要提升竞争力,彰显大学之道。大学要回归学术本真,摒弃浮躁功利的思想,保持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关切;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能让学生成为知识素养严重失衡的“半个人”,而要让他们成为立得住、站得牢的“全人”。(4月26日 《新京报》)
清华大学是我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其成就令国人啧啧称道,亦为全世界所公认。清华大学的历代宗师都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注重修身齐家,砥砺后学,以自己的行动做实际榜样,从而激励无数清华学子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终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如今,许多清华大学毕业生选择去国外留学深造,既长见识,又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智商和情商,是一条不错的职业人生路。但令人痛心的是不少留学生选择在国外发展,虽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据《2019中国留学白皮书》统计,中国留学生毕业后留在国外发展的高达72%。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国外滞留率平均达到87%。2018年,在清华大学统计的留学生归国人数中,以美国为例,毕业后回国就业的仅占总人数的19%,剩下的留学生全都留在了美国发展。
加强对大学生“另一半”知识素养的教育培养,也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培养大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热心于改革和开放,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必须加强,才能让大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的科学理论知识,又有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才能成为立得住、站得牢的“全人”。
随着时代发展,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核心不断升华着精神境界,演进着雪耻图强的爱国奉献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求真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会通精神和人文日新的追求卓越精神,为国家为人类文明创造着骄人业绩。愿更多的清华学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精神支柱,牢记校长成为立得住、站得牢的“全人”的教诲,早日为祖国建功立业,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大任。
来源:红网
作者:米效国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