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系统漏洞免费吃肯德基,大学生获刑2年半。据媒体报道,2018年,大学生徐某利用肯德基App客户端和微信客户端之间数据不同步的漏洞,骗取取餐码或兑换券,并以该方式多次进行“薅羊毛”。不仅如此,徐某将此种方法“传授”给丁某等四名同学,形成“薅羊毛”的团伙。最终,他们的行为造成百胜公司损失20万余元。近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徐某等五人因犯诈骗罪、传授犯罪方法罪被判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徐某是在一次订餐中发现了系统漏洞,此后也一直沉溺于贪图便宜的快意之中,最终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值得注意的是,合理合法的“薅羊毛”与违法犯罪的诈骗行为有着本质区别。羊毛虽好,“薅”之有道。
“薅羊毛”来自春晚小品中白云大妈“薅羊毛织毛衣”的做法,是指专门在电商优惠促销活动时,以较低价甚至零成本获取实惠的行为。在互联网时代,电商平台热衷于推出各种打折、赠送等优惠活动,旨在吸引更多流量和用户。消费者在促销活动中获利,双方形成了一种双赢局面。“薅羊毛”追求的是在经济上的能省则省,无需苛责。
然而,近年来,违法“薅羊毛”事件层出不穷。知名up主在直播中号召粉丝集体“薅羊毛”,导致卖家网店被关;毕某和祁某利用通信运营商的促销活动漏洞进行虚假交易,骗取返利,给商家造成十余万元的损失;朱某、李某发现抵用券漏洞,疯狂“薅羊毛”,获利770余万元......可见,非法“薅羊毛”的社会热点事件不在少数。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和本能。利用各种漏洞“薅羊毛”,可以满足人“贪图便宜”的心理,客观上是不小的诱惑,但这在法律和道德上都是不被允许的。人们应当设身处地去考虑“被薅的羊”的处境,在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下,守住“薅”之有道的底线。此次事件涉及多名大学生,也对青年们敲响了一次警钟。希望青年人能够与不劳而获的价值观划清界限,在涉世未深时便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走好成长之路。
文/李学樾(同济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李学樾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