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刷上的是好评,“刷掉”的是“钱途”

来源:红网 作者:张隐曜 编辑:张瑜 2021-05-20 20:10:25
时刻新闻
—分享—

文/张隐曜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根据相关线索,对十余家组织免费吃饭刷好评的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据悉,这些企业根据某些“网红”商家的需求,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组织大量人员前往商家免费消费营造排队气氛,并在各种互联网评价平台进行虚假好评留言和高星级评价。(5月19日《中国妇女报》)

除了“刷好评”之外,“刷量”现象也屡见不鲜。事实上,互联网交易的平台诞生和发展,催生了专门的“黑产”公司企业——它们组织人员,通过各种手段以利诱之,使其配合虚假购买产品或服务,填写虚假的好评,提高商家销量和店铺评分。媒体对此多有披露,公众也并不陌生。

应当看到,当下“吃穿住行”等各方面,与互联网交易平台的关联愈发紧密。人们在消费之前,几乎都会参考他人留下的评论。而这些刷出来的虚假销量、好评,无疑构成了极大的误导。不少消费者抱着期待而去,却往往是满怀失望而归。

“刷好评”“刷量”,也破坏了商业生态。“电影院现象”指出,前排的人一旦站起来,后面的人,得站起来才能看到电影,最终,大家都只能站起来看电影。市场领域,也是如此。面对“刷好评”“刷量”的对手,原本老实本分的商家也可能纷纷“效仿”。最终影响的,是所有的商家的经营效率——不得不支出更多成本“刷好评”“刷销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今年3月14日出台、自5月1日起实施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针对虚构交易、误导性展示评价、虚构流量数据等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更是进行了明确规制。

常在河边走,哪会不湿鞋。随着相关法律的明确与完善,“刷好评”“刷量”的商家及组织者,尽早回归诚信经营的轨道,才是正确而理性的选择;依旧不肯“收手”,在歧途上越走越远,最终恐怕难逃法律的制裁。

当然,没有买,就没有卖。治理“刷好评”“刷量”现象,商家的抉择,无疑有着更大的影响权重。而需要一再重申的是,市场经济终究是靠产品和服务说话。“刷好评”“刷量”,挣来的只是“一锤子买卖”,无法赢得回头客,长远来看,最终“刷掉”的必然是自己的“钱途”。

来源:红网

作者:张隐曜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5/20/938554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