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吉伟德
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直接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和重要特征。近年来,重庆彭水县深刻认识到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性,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发挥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发掘出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着力打造李继儒式“五老自治队”基层治理模式。(6月27日 《法治日报》)
“五老”即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红军、老劳模等老同志,这些人是老年群体中的精英分子,他们具有特定的职业范围,也是整个群体的模范与典型,其所代表的群体本身就具有先进性,加之是来源于各个职业群体中最优秀的分子,其先进性、影响力和代表性毋庸置疑,并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基层治理的难点在于基础,其突破点在于实现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即大家的事儿,大家商量着办,基层的问题实现自我解决。这其中难免要有带头人,在集体决策时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在邻里或群众间发生意见相左和矛盾纠纷,也需要有人来统揽和调解,进行思想教育以统一认识、达成共识,这些人既要有能力,又要有威望,还能讲公平,既能获得群众的信任和首肯,也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理解,让他们在基层治理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五老自治队”的设计安排具有多种优势,一是充分发挥了老年人的特殊作用,使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乐,让它们在尽职负责中充分发挥余热,同时也能充分调动更多老年人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二是丰富了基层治理的路径和渠道,把更多的力量吸纳其间,让基层真正成为自我管理的平台。三是让乡贤在提升乡风民俗,传播诗书礼义,焕发德行光芒,修复乡村记忆,聚拢乡愁文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某种意义上讲,“五老自治队”在回答基层治理如何干的方面,实现了探索性的破题。
在“五老自治队”的带动下,初步实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基层治理大综治格局。在这些优秀分子的带领、组织、参与和示范下,基层治理才会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乡村和基层作为熟人社会的特定环境中,既延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又契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让基层治理在社会发展和转型过程中,真正实现自治化的升级。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将自治置于首位。实现自治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基层民众的参与,而这种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需要自我的塑造,也需要外部力量的促进,才能形成代际相传和不断厚植的氛围。实行自下而上的秩序、能力观念、关系和环境的培育,就必须发挥民间能人的作用,真正实现教育引领和培育的自我化。很显然,“五老自治队”无疑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契合点,为破解自治这一难题树立了样本。
来源:红网
作者:堂吉伟德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