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红峰
大学生花钱找人替课,不是什么新鲜事。没想到,这种风气如今竟然延伸到线上,而且通过黑客工具对正规线上慕课平台密钥数据包进行抓取并破解,刷课技术可以实现“刷课秒过”“考试改分”“提取试卷”“考试包过”等多项功能,其规模和程度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辽宁警方此次破获的5家刷课平台数据显示,仅2019年至2020年,全国范围购买刷课服务的学生超过790万人,刷课数量超过7900万科次。(7月26日 《新京报》)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发声:要遏制网课“不学而过”现象,除了依法严厉打击牟取不正当利益的刷课程序开发者外,高校更要为大学生补上诚信教育这堂必修课。
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但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日益突出,如大学生毕业论文代写、毕业设计代做时见报端,现在又见数百万大学生“付费刷课”“不学而过”的歪风,这些不诚信行为令人震惊、让人担忧。如果对这些现象不尽快加以遏制,不仅会造成高校风气败坏,更重要的是会使得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把这种失信行为作为自己事业成功的捷径,造成整个社会失信风潮的蔓延。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诚信不仅对他们自身的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有直接影响,而且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如何让少数大学生走出诚信缺失的“怪圈”,当务之急是加强诚信教育、重构学校诚信体系。
一是要开展常态化诚信教育。期待各高校录取通知书也是一份诚信提醒书,大学生入学第一课是诚信教育课,大学生入学签订的第一份承诺书是诚信承诺书,教育每一位大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做一个诚实的人。二是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督促大学生讲信用并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动之中。三是实施大学生失信惩戒制度。将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团入党等相结合,对毕业论文代写、毕业设计代做、毕业论文抄袭造假以及付费刷课等失信行为要采取限制评优、延迟毕业、撤销已授予学位、注销学位证书、勒令退校等处罚。
当然,大学生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究其原因也与诚信缺失的社会病有关。期待全社会大力加强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起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诚信体系,使“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使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真正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 成为常态。
来源:红网
作者:王红峰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