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奥运三人篮球赛女篮组,中国对阵美国,比赛结束时中国队以两分之差惜败于美国。同日晚间,乒乓混双项目中国对阵日本,中国以2:3的比分惜败于日本。另一边,男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上,中国跳水梦之队王牌组合出现失误,遗憾摘银。
接连失利的消息让舆论一片哗然,“本应”稳拿金牌的项目输了,网友们一时很难接受,网络上也出现了大量质疑的声音。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特别是在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上,参赛运动员的实力都在伯仲之间,这种情况下不确定因素很多,哪能有真正的“常胜将军”呢?事实上,金牌数量不是最重要的,比它更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的运动健儿们在比赛中体现的精神——敢拼敢搏、不抛弃不放弃的运动精神和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这种精神是无法用金牌衡量、用物质换取的。
这种精神体现在女篮队员即使落后也每球必争、每球必抢的行动上;这种精神也体现在混双即使出现失误也绝不放弃、努力弥补的态度上。这种精神,给了运动员面对失败再来一次的勇气;这种精神,给了他们顶住质疑站上赛场的决心;这种精神,给了他们忍受病痛坚持训练的毅力……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精神,他们才能熬过艰难的训练,最终站在赛场上书写他们的传奇。金牌只是阶段性的结果,它不是目的,体育竞技的目的应该是传承并弘扬奥运精神,而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这样做的。
从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远赴洛杉矶参加比赛开始,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奥运精神就已经开始传承。刘长春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参赛,尽管没有取得名次,但结合当时的训练情况以及食宿条件来看,能选择出征、敢赴远洋就已经极为不易。敢面对强敌,敢在赛场上突破自己、挑战自己这不正是体育精神所倡导的吗?这不是正是近百年来我国的运动健儿们所做的吗?
这样不畏艰难、挑战极限的精神,不仅出现在首战告捷的运动员身上,更出现在所有运动员身上;不仅出现在某一代运动员身上,更出现在我国每一代运动员身上。这样的精神由前辈们传承下来,也将由我辈发扬下去。从刘长春到许海峰,朱建华到刘翔,老一辈的运动员他们风光过、迷茫过,失利过、遗憾过,但他们没有放弃过。现在,从许昕到王璐瑶,从刘诗雯到陈艾森,他们也传承了前辈的意志,发扬了不拼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的精神。
杨倩夺冠后,许海峰向她发来贺信。这是老将与小将之间的对话,是老人对新人的祝福,同时,也是精神的交接、信念的传递——让“中国精神”席卷奥运会,这是运动员们的责任。但传承中国精神,不仅是运动员的责任,更是我们中国青年的责任。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当我们面对挫折想要逃离时,当我们畏惧责任想要躲避时,中国精神可以给予我们渡过难关的勇气。我们要相信,无论在赛场上还是生活中,短暂的失利终会过去,而那些面对困难敢拼敢搏的精神将被一直传承下去。
文/黎芷筠 (重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黎芷筠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