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伟
日前,中央出台了“双减”政策,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使近年来被资本裹挟、一路狂奔的校外培训行业“熄火”,进入规范发展的时代。但习惯了“内卷”的家长们,他们心中仍然存在焦虑和压力。(8月20日 澎湃新闻)
按理说,“双减”政策的出台,能给疲于“内卷”的家长们喘息的机会,但事实上家长们仍不敢放松。以前,不少课外补习的孩子都有三四个班,一般会在周末进行。如今,政策要求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进行学科补课,相应的就要调整到工作日来进行。离培训机构近的还好说,那些离得远的同学,他们补课的通勤成本、时间成本反而增加了。
进退两难,可以说这是当下家长们的处境。一方面他们也想选择“佛系”,这么些年他们“卷”得很累,不光被掏空了身体,还掏空了腰包。上海的一位家长表示,家里孩子今年9月才上小学,之前有学启蒙英语、游泳、篮球,线上数学课,培训花费每年8万元左右。另一方面,他们担心突然间停止补课,孩子的成绩会下滑,只要身边的孩子还在学,他们只能被带着跑,不敢停下来。
可以说,“双减”政策给了家长们“躺平”的理由,但他们还没有“躺平”的勇气。当下的教育压力,其实并未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而轻松多少。特别是日前盛传的“中考50%强制淘汰红线”一说,几乎让所有的家长都不敢掉以轻心。有些孩子开智晚,不懂什么是自律,若是真因此而错失上大学的机会,恐怕家长们都要后悔。前路不明朗,每个父母不敢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
要用“双减”政策的实效,来给家长增加“躺平”的勇气。落实“双减”政策是件为民实事,教育部门要提供相应的配套措施。教师需更新观念,合理有效布置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学校须努力适应新要求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教师培训、更新评价方式,提供必要的“延时”服务,比如初中可以晚自习、小学延时到家长下班时间等。
当然,“双减”不光是学校的事,家长们也要转变理念,自拥“躺平”的勇气。要知道,外培也不是万能的,超前模式无非是拔苗助长,疯狂“内卷”长大的孩子,同样让人担心,比如身体健康、性格、团队意识,亲子关系等等也容易出问题。“双减”的意义在于真的减负和素质教育的回归,家长们切莫自乱阵脚,陷入“培训家长”“地下交易”等新“卷”,与其那样,不如直接“躺平”,坐等时间来检验政策成效。
来源:红网
作者:孟伟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