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有爱的大家庭里,容得下抱怨更不乏温情

来源:红网 作者:高雨曦 编辑:张瑜 2021-10-11 10:26:18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山西连降暴雨,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不断。此前河南出现暴雨灾害,社交媒体上纷纷流转着各种救助文档和互助信息,而不同的是,此次不少山西网友发出“无人问晋”的不满抱怨之声。

微博热搜迟迟不见“山西”二字,明星大V几乎没人发起救助号召,当地媒体滞后报道不能统筹救援信息,甚至还有外地网民操心起自己过冬的事儿——“山西现在雨这么大,还能如期供煤吗?”

于是,许多山西人开始倾诉这个省份的苦衷,撕开“煤矿大省”的黑色面纱,给人们展露它的伤痕,“十四省的火炉,烧的是我的故土”,希望外地人们能念着点好。而这类呼声却引发进一步调侃甚至厌恶:暴雨而已,又没有河南的严重,何必像祥林嫂似的在微博上哭爹喊娘?

且不提此类观点对受灾民众如何缺乏同情和尊重,单是对那些在线上不断“奔走”的山西网友而言,都无比冒犯令人寒心。秋收时节偏逢暴雨,看着被淹没的故土和亲友,无法亲自到现场救援的山西人自然悲急交加,又偏偏遇上某些人只惦记煤却忘了人,想起家乡的光荣和落后他们自然有怨言,身为异乡人的我们去共情、包容甚至只是一句加油,都是最大的安慰。舆论应该给灾难中的抱怨声多点倾听和关怀,别让对煤的关注冲走了对人的关爱。

要理解他们的愤怒和不满,首先要理解他们争取微博热搜和媒体关注度的焦虑,毕竟不乏“与其发微博不如去坝上抗两袋沙”的言论。物理的救援是根本性的,而信息效率在救灾中更是不可或缺的。河南暴雨下,各种共享文档、求助信息、物资信息在媒体、大小V、志愿者的节点之间扩散辐射;媒体及时更新现场情况并统筹碎片信息;微博高挂的热搜标签营造出万众一心的积极氛围,也令企业和明星慷慨解囊……可以说,当今时代社交媒体在灾情中承担的责任已不容忽视,既是信息链条,又是动员渠道。而反观山西呢?直到10月6日当地媒体才开始大规模报道暴雨情况,迟迟不汇总救援电话和救助点信息,现场报道也基本依靠网友上传,鲜有大V发山西暴雨相关微博,点进超话全是“看看山西”的无奈和担忧。这种情况下,山西网友不断催促媒体,努力发声,为灾情争取热度和关注,出于一片热爱,也确有实际作用:媒体发布的筹款平台筹来善款,渺小的个体通过微博找到救援者,伟大的平凡人被记录和看见……

陌生的地名像一堵厚墙,异乡的我们无法切身感受灾情袭乡的悲痛,也难以理解山西人对煤的敏感。作为他们的近邻——陕西人,我也属于“油矿子弟”,见证了小镇因石油而兴又因石油而衰,一个因石油工业形成的共同体怎样没落瓦解。提起榆林、神木,也躲不开暴发户、煤老板的刻板印象。每次选择户籍时,在长长的省份列表里总要滑到最底下,才能看见陕西的名字,这种模糊的落后感从小便植入我的心底。可我依然爱家乡如爱那个考试倒数的孩子。长大了,更懂得省份之间不是发展竞赛。共处一片国土,我们更该追求平衡发展——而当暴雨激发山西人的身份认同,过去因存在感微弱而没能说出的怨言,也决堤而发,且不论个中道理如何,为他们的情绪提供一个缓冲地带,又如何呢?

暴雨依然倾倒,也让“怨言”自由倾泻吧。有爱的大家庭里,容得下抱怨,更不乏温情。不要让山西成为信息盲区,不要让受灾的山西人感到孤独。

文/高雨曦(中国人民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高雨曦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10/09/1027543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