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儿童美妆走红,别让容貌焦虑之风吹进孩子的世界

来源:红网 作者:王洲淼 编辑:刘昱 2021-10-10 19:55:38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期,一些少儿网红打着“全网最小美妆博主”的噱头,在各大社交平台刮起了一股“美妆低龄化”的歪风。尚未褪去婴儿肥的他们,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高光、修容,甚至烫着精致的卷发,用自己稚嫩的声音给众多网友展现自己的“美妆心得”,令不少人瞠目结舌。

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皮肤脆弱娇嫩,审美也尚未成型。此时在脸上铺盖上厚厚的彩妆,不仅会对其身体健康和发育产生消极影响,而且以这样的姿态去获取外部世界对于自身的认可,对外貌的修饰过分追求,很容易产生对于“美”的错误认知,陷入到容貌焦虑的怪圈之中——这些问题,成人尚且无法避免,更不要说懵懵懂懂的幼儿了。所以从这个事件本身来讲,属于畸形反常的社会现象,必须要叫停。

但是单纯意识到这种现象本身的危害性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关注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即“为什么”的问题,并由此引起大众的反思和警惕。是什么让这种荒唐的“少儿美妆”活跃于各大平台,甚至收获了不少的关注和点击量?又是什么样的社会心态造就了这种现象?

大家能想到的最直接原因,大概就是儿童喜欢模仿的天性。的确,我们都在幼时对那些瓶瓶罐罐的化妆品产生过好奇心理,试图模仿成年人的手法描画勾勒。但是,如若只是出于天然的好奇心,那么绝不会“得意洋洋”将这种化妆的行为搬上平台。更不会将“纯欲”“斩男”等词语挂在嘴边,甚至以此为荣,夸耀他们的低幼身份,好像知道这样的词汇会触动人的神经,抓住人的眼球。这种行为绝不是孩子仅靠模仿就能做到的,其背后一定还有成人在暗中助推。

还有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将这些问题归咎于网络平台。的确不可否认,平台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提供了广泛传播的力量。而平台之所以鼓励这种“少儿美妆博主”的出现,是因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儿童美妆产业。在这个产业,每接一单广告,就会获得数千元收益,在资本逻辑和盈利空间的驱使下,成年人乐于在背后制作内容,交给这些小孩去表演,从而赚取流量变现。

但是,如果进一步去追问,为什么总有人愿意为“儿童美妆”买单,使得这种视频获得了足够的流量?除了人们的猎奇心理,更多的是因为它切中了当下的容貌焦虑,营造了一种“美要从娃娃抓起”的荒诞的急迫感。儿童的行径,通常投射了成人的心态,只有成人的世界充斥着美的焦虑,善于遮掩、毫无瑕疵的容貌才会成为儿童最初的美的概念。出于如此心态,人们才会去围观一群孩子化妆,然后为自己的孩子掏腰包购买一套“儿童”化妆品,加入这场反常的“审美狂欢”。

如果再往前探求,这股容貌焦虑的风究竟从何方吹来?其中原因是复杂的,但是其中有一个因素在暗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那就是商家对于“完美容貌”的塑造。纵观遍布街头的各种广告以及社交媒体上各类视觉化信息,无瑕的肌肤、完美的五官,很难不让人自卑。妆容,是用来遮瑕、弥补不足的,商家通过不断强化瓜子脸、白皮肤与“你”的区别,从而引发大众的“挫败感”,进而让“你”产生购买欲,而全然不顾这种宣传方式产生的恶劣后果,这种“缺乏文化”,正是消费主义的陷阱,而今愈演愈烈,竟然化作强风,吹进了孩子的审美世界。

因而,要遏制荒诞的“儿童美妆”歪风,不仅是要在短期内加强平台管理,还要从长期着眼,遏止消费主义激发的焦虑之风。前者易成,只需政策之管束,落实责任,加强审核;后者则难速求,应为点滴之功。

朱光潜在《谈美》中曾经提到:“凡精于审美之人,往往有独立的人格。”一个懂得欣赏美、追求美的厚度,而不是将美急功近利地视为视觉刺激的孩子,更容易成长为一个有着独立的人格的人。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才会更不容易因众人趋于美而成若鹜般丑态,不做不伦不类之矫揉,才会从令人焦虑的世界里拔节而出,坦然地看见人生的大美。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在现在——这样一个利润陷阱和商业逻辑横行的世界中,我们也应该始终铭记:儿童是柔软初生的花,他们不应该根植于焦虑的土壤,我们应该教会他们什么是美,又该如何追求,让他们可以在自然的清风下,嗅到自身的芬芳。

文/王洲淼(中国人民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王洲淼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10/10/1027657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