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参赛作品
据成都教育局官方消息,12月4日成都教育部门联合警方查处一起违规举办的小升初考试,查处监考人员与一批语文试卷。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这场考试打着名牌中学入学门槛,却存在着收取天价费用、组织者来路不明、参与者鱼龙混杂的乱象。(12月5日 澎湃新闻)
首先,违规的小升初考试,会让学生背负重压。学生升入中学,理应按照就近入学原则,遵守教育局的入学安排。而不少家长抱着“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赢在起跑线上”“只有入了名校才能好好学习”,向孩子灌输“考试至上”的观念,使孩子早早走上紧张备考的道路。不可否认,当今教育体系下主流教育观为“应试教育”,但在学生尚且处于小学阶段,正是培养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过多处于“复习-考试”的模式中,可能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并且市面上许多小升初的课程所教授的多为超纲内容,不仅会对孩子产生恐惧学习的消极影响,还会加剧孩子的竞争意识,忽视逆商的培养,存在着日后面对失败出现过激行为的隐患。此外扰乱了学生的作息,对于身体仍在发育的孩子来说,睡眠的缺乏与繁重的思考都不利于身心的健康与发展。
其次,“挂羊头卖狗肉”式小升初考试,打着选拔人才的旗号,却成为组织者别有用心的敛财工具。考试背后存在难以探查的利益输送链,组织者先与校外机构勾结,将备考学生推向各个机构,再赚取代理费用;并且在考试中设置高昂的费用,向考生收取天价占坑费、服务费;而这些所谓的考试组织者,是否具备举办考试的资质,考试的合法性都无从考证,一旦他们“卷款跑路”,后续家长的维权工作将难以进行。这样一条黑色产业链,损害的是家长的权益,赔上的是孩子的前途。
最后,彻底根治变了味的“小升初”,需要社会一同行动。小升初“挑尖”招生,看似是“周瑜打黄盖”,但却破坏教育平衡,打乱入学秩序,破坏教育大环境。教育部门要及时跟进督导工作,对于择校热及时降温,合理规划优质教育资源;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本,严格执行就近入学的方针,不以升学率为单一标准;老师要拥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不应“课上不讲,课后讲”;家长也需从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长,不能一味坚持“唯分数论”,应尊重孩子兴趣爱好。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负担意见》指出“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考试排名行为”“不再审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双减”进一步整治违规招生问题,铲除违规“小升初”考试滋生的土壤,维护正规升学途径,让孩子们摆脱沉重的学业压力,将真正的纯真年华还给他们。
文/孙浩岩 (重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孙浩岩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