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睿鸫
1月1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67场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本市海淀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溯源情况。病例自述近期曾收发过国际邮件,对此我们进行了全面调查、采样和检测,已采集该国际邮件环境标本22件,其中包装外表面2件、内表面2件以及文件内纸张标本8件,经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并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异性突变位点。(1月17日 《北京日报》)
应当说,北京市此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溯源调查,非常神速,短时间内锁定了罪魁祸首,是国际快件所致。
此前,由于新冠病毒会附着沉积在物体表面,我国防疫侧重点在冷链物品上,而很少涉及到快递邮件,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邮件快件染上“病毒”事件,可谓是接二连三,屡屡发生。
随着春节的临近,快递包裹收发量的剧增,更会加剧风险,一旦存在麻痹松懈,就会给病毒传播带来可能。由此看来,“快递安全”已赋予了防疫新使命,快件邮件不仅仅要安全送达,更要消除病毒传播隐患,有效避免疫情沿着快递路径向外“扩围”。
面对消费者的疑虑与恐慌,各地邮政部门要提供严格而周密的公共服务,譬如,个人交寄零散进口货品的,如不能提供相关安全证明并做内件消毒处理的,企业要拒绝收寄;又如,快递企业和平台仓储、运输、分拣等环节中要严格做好检测消毒工作,多使用无接触收件或投递的方式;当然,对于公众而言,取快递包裹时,也应做好个人防护,拆件时尽量在户外进行,认真做好消杀。
邮件快件要筑牢防疫屏障,不仅考验着快递物流企业在揽收运输分拣投递各链条的防疫责任落实情况,具体点讲,能否做实做细,能否坚持到底,也考验着公众在收发快递过程中的防疫意识,能否得到全面提升。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