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杂感随笔 | 枕边放手机还是放书?

来源:红网 作者:唐剑锋 编辑:刘昱 2022-03-21 10:07:17
时刻新闻
—分享—

□唐剑锋

现代人枕边放书的人多,还是放手机的人多?没有听说有人进行过调查。不过,在手机成为现代人离不开“伙伴”的今天,手机像伴侣一样,早已与主人形影不离。很多人有一个“时尚病”,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甚至已成为现代人的一个“习惯动作”“统一动作”。

先别说枕边放手机这事对人的辐射和伤害,起码这与落实“全民阅读”也不相适应。“全民阅读”,就是告诉你利用“碎片时间”、抓时间挤时间来进行阅读,这一名词已连续第九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开卷有益、读书增智,于己于国,于实现理想,都大有好处。

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梁衡的成功,与他的枕边总是放一本书而不是放一部手机,有很大关系。梁衡从小学三年级时开始背古诗,中学开始读词。除了语文课本里有限的几首外,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课外阅读。这些书,从此常常就放在他枕边,一有时间就会翻开看。睡不着或者醒得早时,他就随手把枕边书拿起来看。最早的读本是《千家诗》,后来有各种普及读本,《唐诗100首》《宋诗100首》及《唐诗选》《唐诗三百首》,还有以作家分类的选本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梁衡说:我读书很杂。我把枕边书分为两类,一类是悠闲消遣,入睡前看一段,常把四部古典翻出来看看。但因舍不得时间,看新书时间很少。一类是写作需要,现蒸现卖,现充电。写《数理化通俗演义》就通读了一遍科学史,如李约瑟《中国科技史》《科学发现大事年表》、各位科学家的传记,读了许多科普小册子,甚至还有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等等。除开新闻、理论写作,我的散文创作有四次转型:山水、人物、人文森林、笔记体。因此枕边书在不停地换。怎么换,都是有备而来,都是精心准备,都是为了“充电”。

梁衡都喜欢哪些枕边书?他说,相比之下还是喜欢人物类、随笔类的书。最近刚看完《落花生的女儿》,是20世纪30年代散文家许地山女儿的传记。记录了从民国到“文革”的中国社会变化,特别是她的传奇人生。还有一本《京都一年》。前者是网上提到了作品中的一部分,就买来看了全本。后者是出版社赠书,觉得有趣,就读完了,还反复读。他还表示,我是写散文的,书架上常备各种古代、现代散文选。反复读的有朱自清的散文、《浮生六记》、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枕边书就是放在床边经常看的书。如果你的枕边不是放一部手机,而是放一本书,一有时间,早起或睡不着时,任意翻开一页,就从这一页开始,随时打开,随时放下,看到哪儿是哪儿,也许无意间就会养成爱书看书的好习惯。好习惯、坏习惯都是“养成”的,当你主动关掉手机、放下手机,主动拿起枕边书,一天两天或许看不出什么,你坚持一个月,坚持一年,坚持几年后再看看,或许就会受益匪浅。这是梁衡先生给我们的启示,是所有大家走过的路。

现在很多人有一个通病,一有时间,就是玩手机。不管是公交车上、地铁里,还是饭桌上、排队时,乃至会客时,手机都很难放下。枕边放一部手机,能不“抢夺”读书时间吗?能静下心来读书吗?在没有养成读书习惯,尝到读书甜头前,手机的诱惑,甚至比读书强大不知多少倍。不过,有几个有成就的大家是玩手机玩出来的?他们更多是像梁衡这样,把枕边时间利用起来,充实自己。

枕边放一本书与放一部手机,结果绝对不会一样。玩手机虽然不会丧志,但谁又是玩手机轻轻松松取得的成功?若你想成为一名作家,必须认真学习,多读书。梁衡喜欢枕边书,是一个例子,是一个榜样,也是一个启示,提醒我们放下手机拿起书。

来源:红网

作者:唐剑锋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3/20/1103054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