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家用摄像头沦为偷窥之窗,科技时代要答好隐私保护题

来源:红网 作者:农丽阳 编辑:陈乘 2022-05-18 16:52:04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文顶图.jpg

□农丽阳(广西大学)

近年来,多种价位、功能各异的家用智能摄像产品不断涌进市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家用摄像头解决小偷“光顾”、车被剐蹭、老幼安全、宠物安全等问题。但与此同时,这些摄像头又给人带来了新的“烦恼”:邻居的日常出行不可避免地入镜、别有用心者借个人安全之由偷拍他人影像、云端存储视频存在被兜售的隐患……(5月17日 《法治日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数字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大量的智能家居设备正在营造出满满的科技感,为居民带来智能化、便利化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能家用摄像头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标配”。

而回顾近年来与智能家用摄像头相关的隐私安全事件,用户的隐私生活被直播、偷拍,相关隐私视频被公然贩卖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2021年,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巫某某通过搭建“蓝眼睛”“上帝之眼”等APP,非法控制了全球18万个摄像头,场所涉及众多私人住宅,并通过在网络推广上述摄像头实时监控画面非法获利人民币70余万元。一边是对智能家用摄像头的迫切需求,一边是对家用摄像头沦为偷窥之窗的担忧,隐私保护与科技发展之间似乎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迅猛发展确实给隐私保护带来了诸多新挑战,我们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在承担着隐私泄露的不安全感。但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应把隐私保护和科技发展对立起来,我们既要看到全社会对个人隐私的整体保护意识较为淡薄、相关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阻碍、司法实践中存在举证难和执行难等隐私保护痛点和困境,也要相信我们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改进技术,加强企业自律、提高安全意识,不断引导科技向善。例如,在“人脸识别第一案”中,因不愿使用人脸识别,郭兵以信息保护提起诉讼,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了法庭。这场诉讼,为类似场景下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划定边界,是个人保护隐私的勇敢尝试。

保护个人隐私,是维护文明社会秩序的基石之一。迈入科技时代,我们要坚决捍卫个人不被偷窥和免于打扰的自由,但也不必把隐私保护和科技发展看成一组截然对立的反义词。路漫漫其修远兮,保护个人隐私虽“道阻且长”,但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在科技时代答好隐私保护这个重要课题。

来源:红网

作者:农丽阳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5/18/1128578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