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乔
“发挥老同志的优势,利用我们丰富的工作经历,为群众答疑解难,甚至通过电话交流解开来电人的心结,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安慰,心里敞亮舒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退休前,秦传玉是合肥市检察院三级调研员;退休后,他主动报名参与便民热线电话服务工作。此举将老同志的“余热”成功融入了为民服务的“温度”。(6月17日 澎湃新闻)
近日,合肥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电话受理中心,首批14名退休干部上岗引人关注。据了解,该市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无偿上岗,并通过岗前一周的培训,引来首批14名来自各个部门的退休老同志顺利上岗,而且效果不错。有打进电话的群众得知是老同志后,态度语气马上转变,解决问题起来更顺利。而对于老同志来说,“能在这个岗位继续发光发热,我觉得很开心、很充实”“和群众交流沟通,感觉自己变年轻了”。自愿报名、不计报酬,相信最终坐在话务席上的都是经验丰富、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老同志。退而不休,“下岗”再上岗,这样的“夕阳红”美不胜收。
从刚开始的不熟悉,每天只能接听2-3个电话,到后来熟能生巧,每天至少可以接听20个来电,虽然总体上跟年轻接线员比起来还是有差距,但是他们丰富的专业经验是无可比拟的。便民热线服务不是流水生产线——生产越多越好,而是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如果解决问题缺乏实效性、群众不满意不高兴,那么接线量越大反而越容易损害政府公信力。因此,真正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每一件事,方可取得群众信任、获得群众支持、赢得群众认可。有群众觉得,老同志跟群众交流官话套话比较少,少了官话套话,多了接地气的大实话,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而且增进了干群感情,交流起来必然更加顺畅,解决问题起来也必然更加顺利。
要知道,这些老同志都是来自各个部门,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分配到相应话务坐席。他们积累了多年的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专业功底,在接听电话中,能够一针见血地抓住群众的急难愁盼所在;在解决问题中,能够及时准确地提出办法对策,凭借多年的经验;在处理复杂问题上,相较年轻人更有绝对优势。必须提及的是,老同志服务群众更有耐心、更加细致、更加包容,哪怕遇到情绪焦躁、心急如焚的群众,老同志的慢条斯理和轻言细语也能起到化解矛盾的正面作用。不过,老同志打字速度慢、填写工单慢是不容忽视的现状,这就需要有关方面加强技能培训和保障服务力度,让老同志工作起来更加高效。
退休后持续发光发热,把老同志的“余热”用来为便民热线服务“加温”,既能让老同志体现个人价值、增强使命担当,又能让便民服务更有质量、更有温度。由此可见,老同志的精神值得肯定,此举做法值得借鉴。
来源:红网
作者:李丁乔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