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曼(广西大学)
临近期末,江苏苏州,小学班主任顾老师用小篆给班上41位小朋友送出了“一字评语”。她将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以及本学期的表现浓缩进一个字里,并用篆体字表现。像画一样的“一字评语”倍受喜爱,孩子们希望能和老师一样写出一手漂亮的汉字。(7月1日 人民网)
看到这样的新闻,让人倍感暖心。一方面,这位老师尽职尽责,给学生们的评语都是独一无二的“私人定制”,倾注了老师对学生们的期待与感情。另一方面,老师选择用小篆这一富有中华文化底蕴和汉字之美的字体书写评语,也在学生的心中播种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这样的老师既有爱心又有才能。
首先,独一无二的评语加强了师生的情感联系。老师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一份光荣崇高的职业,因为老师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三观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评语则代表了老师对学生一段时间学习和生活表现的评价,学生们当然希望得到老师独一无二的评价。不论是报道中顾老师用小篆为学生书写评语,还是苏州叶圣陶中学的老师给每一位同学送去一句古文金句,这些独一无二的评语都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这些评语都倾注了对学生的期待,给每位同学都带来了惊喜与感动,也促进了师生感情的交流,加强了师生感情的联系。
同时,老师用小篆书写评语,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小篆是秦一统六国之后推行的官方文字,是我国灿烂文明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在电子输入法和无纸化书写越来越普及的今天,老师愿意沉下心,一笔一画认真地为每一位同学书写小篆评语,对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报道中顾老师的学生就表示,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像老师一样写一手好字。由此可见,老师用小篆书写评语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学生心中栽种下一颗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这些从学生时代就培养起的热爱将会伴随这些同学的一生。
最后,老师用小篆为学生书写评语,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其背后所折射出的现象是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今,教师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业表现,他们更看重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以及对学生三观和人格的塑造。教师们也越来越明确,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接班人,就要从学生时代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和弘扬者。
我们很愿意见到有更多老师像报道中的顾老师一样,全心全意地在岗位上耕耘,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影响着学生,让播种在学生心中的种子能够发芽,直至长成苍天大树。
来源:红网
作者:杨雨曼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